一、原料的驗收入庫和倉儲:
原料是產品質量的基礎,嚴重的飼料質量問題幾乎都與原料有關。飼料原料中允許一定量的水分、霉菌和倉蟲存在,但是數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允許數量后,原料的價值迅速下降,更為嚴重的是會造成原料霉變。變質的原料被生產成飼料后容易誘發霉變,即使飼料不發生霉變也會影響飼料的衛生指標和適口性。
因此在原料的驗收入庫和倉儲環節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原料在采購前,除檢測其營養指標之外,還應控制原料的水分、微生物指標和倉蟲的種類數量。
水分是霉菌生長繁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一般玉米、稻谷、麥類等原生態谷物的水分應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麩類、豆粕等的水分應低于13%;棉粕、菜粕、花生粕、魚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應小于12%。水分超標的原料不耐儲存,容易發霉。對于棉粕、菜粕等經加工過的原料還需要關注局部水分有無超標,因為即使平均水分很低但由于生產廠家的工藝缺陷等原因常造成局部水分超標產生結塊進而霉變。
可以通過霉菌檢測了解原料中的霉菌總數是否超標。對于沒有條件進行霉菌檢測的企業,可通過了解原料的生產日期、生產工藝、貯存條件;觀察原料的顏色外觀是否正常,是否有結團現象;用嗅覺判斷原料的氣味是否正常,有無異味;用手或溫度計測定原料是否有發熱現象等措施來判斷原料是否發生霉變。
在夏季倉蟲不僅是某些儲存原料損耗加大的直接原因,而且它們在生長發育、繁殖和遷移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物會嚴重污染糧食。更為嚴重的是,倉蟲的活動會導致原料發熱,招致微生物的滋生與發展,引發或加速霉變。在倉蟲中以螨蟲對霉變的影響最大。螨蟲屬蜱螨目,粉螨科;不完全變態類型,體軀微小人們肉眼難以發現。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螨蟲通常在谷物、飼料中以及在運輸、加工設備中大量繁殖,極易引發霉變。飼料中生長螨蟲也已成為客戶對加工廠飼料投訴的理由之一,所以要監測和控制倉蟲的數量特別是螨蟲的情況。拒收被螨蟲污染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