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來,我們在河北省灤縣進行了日光溫室葡萄打破休眠、增強光合作用和控制營養生長等多項新技術試驗,并成功地用于生產,現將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日光溫室葡萄打破休眠技術
目前打破溫室葡萄休眠的常規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但由于溫室內不同部位溫差大,而往往出現不同植株,同一植株不同部位萌芽早晚不一致的現象。近年來,我們采用升溫后以4~6倍石灰氮液涂抹葡萄芽眼和間隔1周噴布2次50 mg/L赤霉素+0.2%尿素的方法,對打破葡萄休眠具有明顯的效果。乍娜品種經石灰氮處理后1周,萌芽率為80%;經赤霉素+尿素處理2次后1周,萌芽率為79.6%,而對照(噴清水)萌芽率僅為45.2%。
(2)提高溫室內葡萄光合作用的技術
提高溫室內葡萄光合作用主要有補充CO2和地面鋪設反光膜增強光照強度2個途徑。在密閉的溫室中,空氣CO2濃度明顯低于自然環境,不能滿足葡萄光合作用的需要。為改善溫室葡萄的生長環境,在溫室葡萄新梢長15 cm時開始,每天日出后1小時至中午,利用CO2發生器釋放CO2,420 m2溫室每日補充500~1 000 g CO2,連續30天,可使乍娜葡萄葉色變深、厚度增加,增產8%,果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個百分點,成熟期一致,采收期提前10天以上。在補充CO2的同時,按北高南低傾斜角10°在葡萄架下地面鋪設銀灰色反光膜,可增加葡萄下層葉片的光照強度,從而促進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產物。
(3)多效唑控制葡萄營養生長技術
生長勢較強的葡萄品種,在溫室栽培條件下易出現枝蔓徒長、節間細長、芽眼瘦弱、結果能力降低等現象。葡萄花后10天和第1次果實采收后各噴布1次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可明顯抑制新梢生長,增加果枝數量。里查馬特品種經處理后節間長度比對照(常規管理)縮短26.9%;果枝率56.6%,比對照提高30.6個百分點。乍娜品種經處理后節間長度比對照縮短18.3%;果枝率60.8%,比對照提高24.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