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龍德慶縣乃瓊鎮波木村村民洛次承包了3座溫室大棚,通過發展蔬菜花卉已經成為了全鎮的致富能人,年純收入3萬元。如今,“綠色蔬菜促增收,七彩花卉綴富路”成為了堆龍德慶縣群眾增收致富的寫照。
洛次十幾年前是全區第一批農牧民適用技術培訓班的學員,通過技術培訓,他學會了大棚蔬菜、花卉培育等種植技術。為了增強對適用技術的了解,近年來,洛次積極參加鎮里組織開展的各種富民行動,逐步成為了鎮里的“科技明白人”。從2004年開始,他陸續承包了3個溫室大棚,通過自己精心的管理,頭一年就收益1.3萬元。大棚種植收益,讓他償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如今,他家大棚已經發展到5個。洛次說:“溫室大棚在我的手里利用率特別高,在春夏花卉生長旺季,這些大棚主要用來種植花卉苗木;在秋冬時期,這些大棚就成了蔬菜生長的樂土。”
通過政府引導、協會支持,如今堆龍德慶縣群眾發展特色種植增收致富的意識越來越強,從會種植到自愿種植,從自愿種植到自己承包溫室,從承包溫室到積極參與市場,思想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今年年初剛搬進新居的崗德林村村民尼珍,以前在工地打工每月收入僅600元。通過培訓逐步掌握了部分蔬菜、花卉的溫室種植技術,并能夠獨立完成蔬菜的種植和管理。現在通過大棚種植,年收入近2萬元。
“如今技術提高了,基地規模生產、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增強了,農牧民科技知識增加了,種植蔬菜、花卉的群眾致富道路越拓越寬,日子越來越好!”看到村里的群眾一天天富裕起來,堆龍德慶縣乃瓊鎮崗德林村村長阿旺次仁激動地說。
就像阿旺次仁說的那樣,如今,隨著特色種植業的推廣和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堆龍德慶縣已經成為拉薩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西藏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特色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基地。僅乃瓊鎮就有高效日光溫室55棟,年生產蔬菜450余噸。在拉薩市有5個固定的批發銷售點,與10幾個單位簽訂了收購合同。全鎮參與蔬菜生產、花卉種植的農戶達到27家。全縣特色種植業的快速發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好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