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批新品種的馬鈴薯能有好的表現,畝產多、品質好、上市早。”說這話的是奉化錦屏街道河頭村范氏農場負責人范海君,望著眼前剛試種完畢的新品種,他的話語間充滿期許。
1月26日上午,寧波市農科院工作人員帶著包括中薯7號、8號等在內的五個中國農科院研發的中薯系列種子來到河頭村范氏農場,進行試種推廣。“選擇在這里試種是因為這里的馬鈴薯種植規模是寧波內最大的,技術也相對成熟。本次試種是為測試這幾個品種的抗病能力、產量、口感與成熟周期。如果試種較成功,將以點帶面,進行示范推廣,幫助全市農民增收。”寧波市農科院生物所研究員王芳說。
范海君種植馬鈴薯已有3年,目前種植規模已發展至750畝,為寧波地區內連片種植馬鈴薯面積最大,年產300噸,主要供應寧波三江、奉化大潤發等超市。“去年受氣候影響,收成不是特別好,加上5月末外地馬鈴薯的大批量上市,幾乎沒什么利潤。今年馬鈴薯已經被國家列為主糧第四位,足見政府對馬鈴薯的重視,相信市場也會越來越好。”他表示。
范海君目前共種植3種馬鈴薯,分別為荷蘭7號、中薯3號與黑龍江2號。其中,荷蘭7號與中薯3號生長周期在100天左右,5月中旬就可上市。“荷蘭7號的味道是最好的,質地特別粉嫩,賣相也很不錯,切開來呈焦黃色,讓人很有食欲。”
據了解,該品種外形呈長腰型,酷似草鞋,個頭很大,但因生長方向朝上,導致綠葉素使馬鈴薯發綠,最難種植,產量一般為每畝1000公斤,批發價可達每公斤4元。
中薯3號個頭稍小,畝產量在1500公斤左右,產量和口感都比較普通。
而黑龍江2號的外觀是圓滾滾的,如同小皮球,口感較前兩種來說不是很粉嫩,但是抗病性強,且產量可觀,最高畝產可達到3000公斤,由于其成熟周期在120天左右,只能在6月初上市,受同期山東等外地土豆的蜂擁而至,其批發價一般在每公斤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