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正月初六。崇仁縣白坡鄉趙家村村民吳松華自駕車去寧波,開始他又一年的辛苦勞作。吳松華一家在浙江寧波市郊租種7畝菜地,這些菜地除保證他全家人正常開銷外,每年還帶來10萬至15萬元的純收入。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崇仁縣,像吳松華這樣在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市租種菜地的農民有3萬多人,靠著“綠色”蔬菜種植走上致富路。甚至還成立合作社,申請注冊了“老表”商標。
種10畝菜地 年收入約15萬元
曾經因為有眾多三線企業落戶崇仁,廠礦職工的吃菜問題就由當地農民提供,不少農民多年來熟知蔬菜種植,當這些農民到沿海打工時,發現大城市蔬菜需求量大,價格高,且市場上的蔬菜大多是“遠路貨”。于是,崇仁農民萌發了走出家門跨省租地種菜的念頭。最早租地種菜的莫過于馬鞍鎮農民繆回春,他2000年就在廣東省佛山市郊區種菜,獲得成功,發了家致了富,回家蓋起了洋房。在家的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學在行動上”。于是,紛紛走出家門加入到外出種菜的行列。這些外出的菜農選種蔬菜時,眼睛盯著城里人的菜籃子,變“我種啥他吃啥”為“他喜歡吃啥我種啥”,既豐富了當地市民的菜籃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馬鞍鎮游源村全村有30多戶人家,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畝,人多地少。目前,外出種植蔬菜的有20多戶80多人,人均種植面積10畝,年收入15萬元左右。“主要種葉子菜。”常年在廣州、韶關等地種菜的陳飛明說:“葉子菜成本低、生長快,大家也喜歡。”
“據不完全統計,崇仁縣有3萬多人跨省種菜。”崇仁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都是親戚帶親戚,一帶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萬。”在外種菜,也有蔬菜不好賣的時候,菜農們慘淡經營的同時想到了抱團經營。去年初,崇仁縣十幾名在廣東省佛山市郊區種菜的農民在當地辦起了一家江西老表蔬菜合作社,并申請注冊了老表商標。“合作社成立后,我們老表的心更齊了,這菜價漲漲跌跌也不怕了。”農民繆回春說起他們創辦的江西老表蔬菜合作社,笑呵呵的臉上充滿了希望。
部分菜農“洗腳上岸” 當起經紀人
繆回春已在佛山市種菜多年,見村里辦起了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便產生了與同伴在佛山市創辦合作社的念頭。
去年,回到佛山市的繆回春便開始著手成立合作社。該合作社采用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幫助菜農購種、育苗,提供農資和技術服務,并與東莞、廣州等地做蔬菜生意的江西老表建立起營銷網絡。江西老表蔬菜合作社的成功,在當地菜農中引起轟動,不但吸引了更多的崇仁菜農加入,而且吸引了宜黃、樂安、臨川等地的菜農加入。現在該合作社已吸納農戶20多戶,并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菜農們在種菜這個行當摸索久了,覺得販菜賣更劃算,由此一部分菜農“洗腳上岸”,當起蔬菜經紀人,采取外拿訂單、內聯農戶的模式,組織蔬菜配送、承接蔬菜訂單。孫坊鎮廟上村的周大華就是其中一位,近幾年他購置了一輛車,在福州市專門從事蔬菜批發,包送幾家企業的蔬菜采購,一年下來,掙20多萬元沒問題。據了解,整個崇仁縣在外地從事蔬菜批發的不下2000人。
富裕起來的菜農不忘記建設自己的家鄉,他們把種菜收入源源不斷地匯回家鄉。馬鞍鎮大同村要興建一座水庫,外出種菜的村民簽名同意捐資用于彌補資金不足。“每年跨省種菜的農民捐資支持新農村建設,捐錢修路、捐資助學不少于300萬元。”崇仁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雖然錢不多,但是這些都是他們辛苦掙來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