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西青區李七莊街提起觀賞魚養殖,人們都會想到楊建利。憑著一股執著的勁頭,他建立起自己的觀賞魚養殖“王國”,闖出了一條科技致富的道路。
今年四十九歲的楊建利是西青區李七莊街于臺村人,現在他經營的天津銀海觀賞魚繁養中心,已經在西青區很有名氣。
楊建利高中畢業后就進入鄉辦企業冷凍廠工作,每天上班、下班,這種“兩點一線”規律性的生活與他心中那股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勁頭始終抗爭著。“實話實說,就是廠子里掙不到錢,咱愛好養魚,就有朋友一個機會,介紹一塊地方,在那里養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楊建利看到了觀賞魚養殖的市場前景。于是他毅然的離開了冷凍廠,成為了科技養殖的“弄潮兒”。初涉新境,楊建利為盡早摸清觀賞魚的養殖技術,他與妻子起早貪黑的修魚池、學技術、進魚苗、建養殖場,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辛苦。
“起初養殖,技術也不懂,養了一年,由于水沒有放好,魚大批量死亡,挺心疼的,不過咱沒有灰心。當時有人勸我,甭干了,這不是咱們干的活兒,我就不信,非得鉆進去。我為了學會了,找師傅,看書,必須學好,增加自己信心,給自己打氣,管用,堅持下來了就行了,以后一年比一年強多了。”
俗話說的好,吃一塹,長一智。不怕吃苦受累的楊建利,暗下決心,要努力攻克技術難題,加強學習。
“養上以后覺得不好養,請師傅,又買書,當時真買書看,兩年把金魚一般技術都掌握了,多問多學多看書,自己再研究、琢磨,魚有病了,這個藥不好,那個藥好,拿個小盆我挨個試,哪個藥對魚效果好。就這樣一點點掌握經驗,后面就好了。咱們外面都有技術人員,區里也有,二基地也有,拿著去驗,主要勤快。”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之后,楊建利已經成為李七莊街有名的“魚老板”,找他買魚苗、治魚病的人絡繹不絕。這一切楊建利并沒有滿足,他希望到更廣闊的天空翱翔。如何擴大養殖規模,讓他心中憋足了一股勁。通過努力,楊建利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觀賞魚“王國”,每年供應市場二百萬尾熱帶觀賞魚。“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打算再多干幾年,增加新品種,把現有的優化一下。今后我想再增加幾個品種,尤其孔雀類的品種多增加幾個,迎合市場,把自己現有的養好。”
在妻子的眼中,楊建利還是個好丈夫。“他對老人挺孝順的,對孩子挺關心,對我都挺好,關心。賠了兩年,還小,我就跟著他干,不行我連上班、下班幫幫他,一塊干,兩口子不就是互相幫助嗎。”
在生意場上,楊建利也給合作者留下了誠懇厚道的印象。楊建利的合伙人說:“大哥挺好的,這些年和大哥學了不少技術。”
“我們大哥為人厚道,忠實,這幾年和我哥干,學了很多技術,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楊建利的創業之路,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在這里我們也祝愿楊建利的生意越做越紅火,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