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困難家庭的生活條件,社會各界一直在關注;如何擺脫貧困,關鍵還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兩年前,平湖市新倉鎮創新方法,變“輸血”為“造血”,實施了“一村一大棚”的幫扶計劃;如今,這些困難家庭靠自己的雙手,逐漸擺脫困境,走上了致富路。
記者了解到,該鎮石路村村民陶明發,今年已經64歲了,多年前,兒子和兒媳因為突如其來的意外先后離開了他,只留下孫子陪在他和老伴身邊。眼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馬上要上大學了,家里這樣的經濟條件,如何負擔得起學費?陶明發很是發愁。就在這時,村里給他送來了免費的大棚,引導他種植高附加值的作物。如今,他的大棚每年產出4000公斤香瓜和500公斤水稻,在農技站的幫銷下,陶明發足不出戶就能全部銷掉,逐漸走出了困境。
據了解,今年新倉鎮共出資70余萬元,在8個村搭建了45個扶貧大棚,免費提供給45位困難群眾發展生產。對于缺少種養技術的群眾,新倉鎮還將請來技術專家給他們進行技術幫扶。接下來,新倉鎮將在原先為貧困戶送大棚、送種子、送技術的基礎上,針對沒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在新倉征而未用的土地上,建立30個統一的貧困家庭幫扶基地,利用這些大棚的創收,給農戶們分紅。
新倉鎮黨委副書記邵秀俊告訴記者,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將負責管理這些大棚,并利用大棚取得的收益去幫扶更多的家庭。而沒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也可以到扶貧基地上打工,獲取一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