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安達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在安達鎮勝利蔬菜棚室新區,一棟棟整齊的大棚內,綠意盎然,蔬菜長勢喜人。
勝利村蔬菜棚室新區是由農戶土地流轉、招引大戶建設而成的,占地面積80畝,建有鋼筋骨架大棚39棟,溫室5個,園區內作業房,道路、機電井、線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從2014年6月份開始投入生產,并成立了安達市和平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六統一”運作模式,采用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全年不間斷進行生產。
家住勝利村五屯的村民張福祿有12畝地,原來種玉米,一年最多收入只有1萬元。現在蓋了4棟大棚,1棟節能溫室,占地5畝,剩余7畝地承包出去。“我這幾個大棚根據季節和行情選擇種植的蔬菜,現在種的是黃瓜和一些葉菜。一年收入平均10萬元左右,可比原來種地的時候強多了。”張福祿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近年來,該鎮不斷深化認識,轉變發展思路,依托地緣優勢,以富民增收為目標,確定了發展棚室經濟、打造富民產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發展以棚室為主的設施農業。
這個鎮清楚地意識到,棚室蔬菜生產一定要著力解決好建設、技術和市場三個問題。在搞好園區示范引導的基礎上,重點要根據農民的實際發展需要,從切實增加農民經濟效益出發,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進行指導服務,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和適應市場能力,把品質做精,把品牌做好,促進棚室經濟發展壯大,打造蔬菜產業,提高農民收入。
這個鎮還設計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宣傳網頁,并登陸互聯網注冊了“安融”蔬菜品牌,全鎮蔬菜有33類126個品種,其中有14個品種蔬菜被國家認定為無公害蔬菜,有4個品種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為A級綠色食品,年產蔬菜2.5億斤,產值2億元,主要銷往大慶、哈爾濱蔬菜市場,遠銷到上海、長春等地。
安達鎮棚室發展已經實現了由個別近郊村搶先發展向多數村全面鋪開、由自發式經營向園區化發展的轉變,相繼成立了勝利蔬菜棚室園區、團結蔬菜棚室園區、發展蔬菜棚室園區和勝利和平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全鎮棚室產業已經走上規模化、特色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棚室經濟的高效益產出不僅帶動了這個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成為支撐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推動農村城鎮化的強大助力。2014年生產蔬菜80萬斤,產值達到60萬元。今年園區種植主要以黃瓜、西紅柿、豆角為主,預計年產蔬菜140萬斤,產值1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