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位于宜賓市江安縣怡樂鎮現代農業園區的港峰農業發展公司蔬菜基地里,菜心、芥藍、上海青等蔬菜長勢正旺。一輛冷鏈車正在裝載新鮮采摘的菜心,它們將跋涉1600多公里,在20多個小時后擺上香港人的餐桌。這個近千畝的蔬菜基地,平均每月為香港提供蔬菜250余噸。
基地沿長江而建,按當地老百姓話說——種子撒在地里就能賺錢。瞅準了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去年年初,從事農業貿易多年的何承富、蔣隆榮幾人從外地返鄉,流轉土地1000余畝,辦起了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周邊直線距離五公里內都沒有污染源,空氣質量相當好。”何承富想,既然自然條件如此好,能不能試著把蔬菜賣到需求更大的境外市場去?幾經周折,他們與香港蔬菜協會下設的貿易公司取得了聯系。“1斤芥藍,在宜賓當地賣4元,而供港可賣到10元!”何承富研究發現,香港市場蔬菜依賴進口,需求量大,而作為其最大貨源地的廣東省,春夏季臺風、雨水多發,導致蔬菜產量下降,此時,天氣條件相對較好的四川可與廣東形成“錯峰銷售”。
不過,要進入香港市場,并不容易。“所有供港蔬菜都需要‘出生證’,必須出自得到國家質檢總局和香港方面認可的供港蔬菜備案基地。”港峰農業發展公司銷售經理蔣隆榮介紹,供港蔬菜從土壤、水源,到整個生產環節都有一套完整的監管系統,并且要進行全程溯源。
經過檢測,江安供港蔬菜基地的水土和空氣等先天種植條件,符合供港蔬菜標準。“最難的是種植。”為保證質量,江安供港蔬菜基地有“三不”原則——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殘留不超標,不用大棚種植。
全程采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種植成本要高出兩三倍。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港峰農業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鄰居”——江安德康生豬養殖基地,經處理后的沼液可就地轉化成為有機肥料。
食品安全問題解決后,有機富硒蔬菜的銷路一下被打開。港峰買了5輛冷鏈車,運輸中保持最適宜蔬菜保鮮的3-8℃。目前,基地出產的供港蔬菜供不應求,從3月份投產到現在已銷售了近千噸,何承富說,有香港市民反映江安蔬菜少莖、鮮脆,還帶有一股香甜味。
既然供港蔬菜健康味美,能否讓本地人也吃上“供港蔬菜”?緊接著,港峰農業發展公司和宜賓孝道園商貿公司進行了合作,不但搭建起線上線下的電商配送平臺,還讓供港蔬菜進入了宜賓的大型超市,同時擁有了香港和本地兩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