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剛來到早市擺菜攤時,張世宇甚至都不好意思跟顧客搭話;如今,整個市場上就屬他的吆喝聲最響:“看吶,賓縣來的蔬菜,絕對綠色純天然!”伴隨著這充滿底氣的叫賣聲,他的攤位也成為哈爾濱市道里區福樂灣早市上生意最火的一個。
以張世宇為首的大學生菜攤,目前已進駐了冰城的4個早市,雇了30多個下崗職工,每天銷售地產直供蔬菜6噸。“大學生早市練攤兒,能有啥出息?”這樣的質疑早已變成了贊嘆。
張世宇、孟凡林、劉浩,3個小伙子大學都是剛畢業兩年多,平均年齡26歲。從前,3人都有不錯的工作,月收入四五千元。“給人家打工,還不如自己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在張世宇的攛掇下,三個同學開始了創業經歷。而且,他們把目標瞄準了早上市的鮮菜。
今年5月初,哈爾濱市道里區福樂灣早市多了一個特別的攤位,3個年輕人專賣賓縣綠色無公害蔬菜,引來眾多市民排隊購買。他們中,張世宇的老家在賓縣,去年他找到賓縣永和鄉棚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大談特談自己的蔬菜營銷理念,成功說服對方,拿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在哈市的包銷權。第一天出早市,大爺大媽都不認,菜剩了一多半。第二天,張世宇開始在早市上吆喝:“這菜都是綠色純天然的,上的是農家肥,您就吃吧,管保綠色,味道純正。”這一吆喝果真見效,早市還沒散,幾千斤的蔬菜一搶而光。從那時起,大學生菜攤成為早市的焦點。隨著業務在幾個早市擴展,他們雇用的幾十名下崗職工都統一著裝,采取品牌連鎖經營,統一配送,每天蔬菜銷售量達到6噸,光給雇工薪水每個月就3萬多元,而這離他們“下海”才只有短短的3個月。
初試鋒芒,讓他們收獲信心,并有了更高的目標。在賣菜的同時,他們調查了解特殊人群需求,謀劃開展鮮菜配送服務。張世宇說:“雖然以前有好多公司在做果蔬配送,但大部分價格很高,普通市民消費不起,我們要打破價格壁壘,定制低價地產鮮蔬服務。”除此之外,他們還想布局線上,開發網上鮮蔬定制服務,籌劃用微信、網絡、手機APP等方式,把蔬菜直接送到居民家,爭奪年輕和高端消費群,打造我省第一家網絡蔬菜配送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