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晶瑩剔透、新鮮水靈的葡萄成了水果攤位上當仁不讓的主角。葡萄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除了酸甜美味的口感,人們更期待能吃得安全放心,而這同樣也是葡萄種植者的追求。怎樣既能有效防治各類葡萄病蟲害,又盡可能地減少農藥用量,不少地方摸索出了好方法。這些好方法或許會給咱京郊的葡萄種植戶提供有益的借鑒。
嫁接物聯網技術種葡萄
走進位于浙江蕭山的美人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只見滿眼蒼綠的葡萄架上掛滿了葡萄,令人垂涎欲滴。與別地不同,這里每個葡萄棚內都掛著一個金屬盒,上面寫著“信息采集節點箱”,再仔細看,棚內還能尋得不少傳感器。
高品質葡萄的秘密就在于此。公司負責人沈月芳說?;爻闪⒂?006年,起初她就鐵了心要走高科技道路。2009年,以傳感器為基礎的物聯網技術正式“嫁接”美人紫。
“葡萄最怕雨淋,淋雨后常容易發生黑痘病、灰霉病等病害,鋼管連棟大棚的建成,集成了避雨栽培技術,可大大減少病害。”沈月芳說,去年基地安裝了智能電動卷膜機系統,一改過去人力操作,現在無論是遠程,還是本地,都可控制電動搖膜機完成自動卷膜,不僅節省工時,還能實時保證葡萄在最佳的環境內生長。
為了形象比喻物聯網技術對葡萄的作用,沈月芳打了個比方:有了舒適的環境后,再輔以農業生產智能化監測控制技術,精細化和精準化管理條件下,葡萄樹的體質大大增強,生病的概率低了,自然就能少用藥。
分布在棚內的眾多傳感器是核心,它可實時采集和存儲其所在地點的各種土壤和環境參數,包括土壤的溫度、濕度、pH值,以及空氣濕度和光照度等,這些數據既可為精準調控葡萄栽培提供科學依據,還可為消費者提供生產履歷。如果說沈月芳的葡萄是手機“種”出來的,其實一點兒也不為過,因為當傳感器采集而來的數據超過系統預先設置的限制時,系統將自動開啟報警功能,并以短信的方式,告知相關管理人員,便于對農作物的生產管理。
與這些傳感器搭檔的是全自動的噴滴灌控制系統。與傳統的控制柜控制噴滴灌的方式不同,這一系統接入遠程信息化控制平臺,只要用手機或電腦,就可直接控制噴滴灌系統,做到全程智能化數控肥水,且實現高效節能環保。雙劍合璧之下,管理自然更精細與精準。
從2009年應用這項技術以來,如今效益已初顯,具體表現就是節工、節水、節肥和增產,每年可增加效益五六十萬元。
“單從農藥上說,利用物聯網技術后,因為病害大大降低,這里的葡萄后期生長已基本不用農藥,可減藥三成以上,而化肥也大多用酵素來代替。只有品質與口感上去了,品牌的影響力打造才有了基礎。”沈月芳說。
“打傘”“穿衣”巧防護
這些天,四川省金堂縣趙鎮金果園紅提專業合作社的葡萄熟得正好,一串串玲瓏剔透的夏黑、美人指、陽光玫瑰等各色提子掛滿了枝頭,引得遠近不少游客前來采摘。在這里采摘鮮食葡萄,不光品種多、風味佳,更重要的是品質安全放心。這得益于合作社有一套獨特的用藥經,既能有效防控病蟲害,還能大大減少農藥用量。
金果園合作社近百畝的葡萄園上方都架起了開放式的透明大棚,既能有效地給葡萄遮風擋雨,又不影響采光透風,猶如給葡萄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可別小看這項措施,葡萄很多病害都是因為接觸雨水,用大棚來避雨,可以有效減少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的發生。”該合作社社長蔣德軍介紹說。
不光有“保護傘”,很多葡萄都穿著“防護衣”。一個個白色的“傘袋”猶如給葡萄披上了“披風”,這樣可以避免太陽直射到果粒,保護葡萄免受日灼病和熱灼病的侵害。還有些葡萄上套著紙袋,既能防蟲,也可以在噴灑農藥時起到防護作用,減少葡萄果實上的農藥殘留。
此外,葡萄地上都鋪著一層銀色的地膜,這又是干什么用的呢?“這是雙色反光地膜,正面的銀色可以增加葡萄的光合作用,趨避蚜蟲,反面的黑色可以起到控草保濕的作用。有了這個地膜,雜草就很少了,基本靠人工拔除就可以了,這樣基本就可以不用除草劑了。”蔣德軍解開了疑團。
應對葡萄蟲害,合作社則用黃板、光誘頻振式殺蟲燈和性誘劑來當武器——黃板用來對付蚜蟲和薊馬;殺蟲燈可以誘殺鱗翅目、鞘翅目等害蟲;性誘劑則專門誘殺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的雄成蟲。
植物免疫誘抗劑的使用是該合作社減少農藥使用的另一個秘密法寶,在噴灑農藥的時候配合使用幾丁聚糖生物農藥,可以使葉片更厚、光澤度更好,增強樹苗自身的抗病能力。“植物跟人是一樣的道理,體質好了抵抗力增強了,自然就會少生病,也就能少吃藥。”蔣德軍堅持認為,對于葡萄病蟲害防治來說,預防是最主要的,也正因為此,他竭力為葡萄創造一個好的生長環境。
正是由于多種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金果園合作社種植的葡萄整個生長期只需要在掛果前打3-4次藥就可以了,相比傳統的葡萄種植,至少能減少一半的用藥次數和用藥量,而且,使用的農藥中有三成是生物農藥,有力地保障了葡萄的質量安全?! 〗o葡萄開“綠色處方”
江西省橫峰縣龍門畈鄉錢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基地。眼下葡萄陸續進入成熟期,由于前段時間連續降雨,雨后的高濕、悶熱讓方圓千余畝的基地面臨著病蟲害的威脅,村民鄭魯訪的60畝葡萄園也不例外。
“這是前期霜霉病留下的后遺癥。”望著眼前被病蟲害破壞的葡萄葉,鄉農技站站長黃波儼然是個“葡萄醫生”,他拿起手中的筆馬上開出藥方,“這是最安全的用量,嚴格按照上面的比例進行配制,葉面、葉背及植株的上下部都要噴灑均勻。”他仔細叮囑鄭魯訪。說話間,農戶蘇代福拿來了一根葡萄枝,只見還未成熟的葡萄掉粒嚴重。認真“號脈”后,黃波給出了“診斷”——這是常見的白腐病。隨后,他又開出了治病“處方”。為減少施藥和病蟲害對葡萄品質的影響,黃波還給大家送來環保紙袋,不多一會兒,棚內的葡萄全穿上了“紙衣裳”。
為種出真正的綠色葡萄,錢家村的農技人員可是動足了腦筋。開綠色處方、給葡萄穿上環保安全的“紙衣裳”都是錢家村種植綠色葡萄的關鍵環節。除此之外,蓋網、石灰防治、全程播撒有機肥、土壤深層添加復合肥,整個種植過程既確保葡萄的鮮甜口感,又保證了環保綠色。為推動綠色葡萄種植,該村成立了葡萄種植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有效提高了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嚴格按照綠色處方,強化科學合理施藥,不僅提高了用藥效果,而且減少了農藥污染,實現真正的綠色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邱貴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