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遠近聞名的果菜生產大縣,樂亭一直引領著河北省乃至全國設施果菜的發展。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樂亭果菜遭遇了“成長的煩惱”——規模大但檔次不高、總量多但特色精品少、銷售暢但加工環節薄弱。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樂亭縣委、縣政府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在各地農業“百花齊放”的大格局中再露崢嶸。
經營模式脫胎換骨
“小規模種植,分散式經營的發展模式讓樂亭與農業發達地區逐漸拉開了差距。”樂亭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副縣長張國勇說,樂亭果菜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走規模化、集約化之路,而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這一載體,是樂亭果菜能否成功“突圍”的關鍵。
作為果菜示范基地的“先行者”,萬事達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共有73座日光溫室,除去5座油桃示范棚和10座苗木培養溫室外,其余全部由村民分包。萬事達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張濤說:“目前,園區的重心是發展育苗產業,目的是想從優質種苗這一源頭推動村民在種植結構上提檔升級。”
規模化經營需要大量資金注入,由樂亭農業部門和金融單位推出的大棚抵押貸款業務破解了這一難題。樂亭鎮韓坨村村民杜愛民成為首批受益者,他以自家溫室做抵押,在縣農行申請到貸款4萬元,緩解了資金周轉難題。
種植規模擴大,品牌建設發力。目前,樂亭農業商標累計已達100多個,其中省著名商標7個。今年4月,“樂亭甜瓜”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評審,成為該縣首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評審的產品。
科技創新挺起脊梁
“茄子樹剛引進時‘水土不服’,本來預計栽滿5座溫室的茄苗僅活了兩成,大伙兒便將這些茄苗湊到一座溫室里進行培養。”村民孟衛東說,茄子樹對溫度、濕度要求非常高,還需要砧木嫁接,經過3年技術摸索,外來的“大個子”才在這兒扎下了根。
如今,這種無限生長的茄子樹成了撒馬店村民的“搖錢樹”,畝產可達3萬多公斤。此后,辣椒樹和西紅柿樹也先后在該村落戶,并在全縣推廣種植。
在樂亭鎮三岔口村,幾乎所有的溫室里都安裝著一部智能溫控機,這個由退休科技干部趙學軍研制的“小玩意兒”,曾在“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上成為關注焦點,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該縣果菜種植面積達到73.2萬畝,其中設施果菜面積達到37.2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近40%,成為全國最大的設施甜瓜、鮮桃生產縣和全省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縣。2014年,樂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28元,同比增長9.5%,已連續21年以年均超過8%的速度增長。
接二連三打通脈胳
近年來,樂亭縣著力打破傳統農業、工業、服務業相互分離的狀態,把農業示范園區、物流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三類園區作為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推行全產業鏈開發和園區帶基地、帶農戶,實行產加銷一體化、貿工農一條龍發展。
在“連接三產”上多管齊下。該縣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組織,鼓勵農業合作組織開展農超對接、農商對接。目前,該縣擁有農業龍頭企業2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20家。通過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多種綠色果菜成功打入歐美市場和京津等地的大型超市,輻射帶動農戶11萬戶,銷售農產品29.1億元,助農增收5.5億元。
除傳統的業態外,樂亭還結合農村綜合信息超市,健全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如今,北京二商集團對樂亭“一見鐘情”——今年5月20日,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二商將在樂亭建立北京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并為樂亭農副產品進入北京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