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種菜
說到有機蔬菜,大眾并不陌生。近幾年,隨著老百姓對飲食安全的關注,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選擇綠色有機蔬菜。當代植物科技也隨著消費者的需求從有土栽培到無土栽培;從水培蔬菜到基質培蔬菜;從提供種植技術到將種植技術預置種植盒內。
“自己種菜”事實上在城市中已有不少創新之處:陽臺、屋頂等空間正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成為“自給自足”農耕生活在城市的縮小版。在此之前,“張春貴和他的菜園”在《舌尖上的中國》中火了一把:紅彤彤的西紅柿、紫亮亮的茄子、水靈靈的青椒,甚至二十多斤重的大西瓜等。在北京這樣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中,張春貴的菜園子讓大家看到城市生活中對土地、對自然、對萬物生長的親近。同樣在上海,之前在上海鬧市中心某幢商務樓樓頂也出現一座“屋頂農場”。在農場中可以自己承包一小塊土地種菜、種水果。更有趣的是,在農場中還可以劃分一塊區域,自己養兔子和小豬。
“哇菜”正是這樣情節的外化和延續。“哇菜”放心蔬菜種植盒在眾籌活動期間,預期籌額10萬元。截至項目結束,出乎意料地獲得9204份支持,128萬元籌額,市場需求龐大。
據悉,“哇菜”放心蔬菜種植盒將模塊化精確預埋技術植入種植盒內,徹底改變需找土、施肥、播種及種菜過程中的臟亂環境。其技術創新在于無需播種、施肥——加水即可長菜。此外,還有手機APP配套服務輔助種植模式,且產品使用對于消費者居住環境沒有太多限制,也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亮點之一。“哇菜”放心蔬菜種植盒的出現,輕松實現從農場到餐桌零距離的極致新鮮;讓每一個消費者親眼見證蔬菜的整個生長過程,真正做到讓大眾吃更放心更安全的有機蔬菜。這項產品一定程度上推動大眾從買成品菜,轉向吃自己種的有機蔬菜的趨勢發展。
玩轉新花樣
對于居住在杭州城的80后小霞來講,在城市中種植自己的有機蔬菜、經營自己的菜園子,不能跟之前的傳統做法一樣:一個破盆幾株蒜苗、一根竹竿幾根絲瓜。“一來是覺得這樣的方式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另外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來全部親力親為。”小霞覺得。她是一位城市白領,租住在高層住宅12樓的一間面積不大的公寓。
而技術進步正在讓新的有機蔬菜種植方法不斷變化出新的花樣。正如前文所說,此次“哇菜”的走熱,正是讓親手種植蔬菜插上科技的“翅膀”。據悉,“哇菜”“模塊化種植方式”,是一種將植物種植所需要的有機基質和純天然肥料結合在一起的“傻瓜式”種植方式。有了它,用戶不再需要找土、播種、施肥,只需要加水就行。這對于快節奏都市人來說,是一件可以輕松體驗的樂趣。且“哇菜”的“模塊化種植方式”還支持多品類蔬菜種植,目前已有22種以上有機蔬菜品類,更多仍在開發中。
另外,手機APP還將輔助種植。“哇菜”認為,如今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因為大家都比較忙,每個人每天要面對很多信息。“哇菜”希望能利用人們每天用得最多的工具——手機,來協助每一位用戶更好地種植有機蔬菜,包括蔬菜光照、水分等,了解蔬菜生長進度和注意事項。且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分享的時代,可以在“哇菜”APP上認識很多也喜歡種植蔬菜的用戶,交流種植經驗,甚至希望交流有機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