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云南永善縣黃華鎮,碩果豐盈,放眼田野間,黃澄澄的柑橘掛滿枝頭,美不勝收。這是勤勞善良的黃華人民,利用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富饒的土地資源和充裕的光熱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的豐收一幕。黃華鎮是永善縣產業發展的成功典范,其色香、味美、個大的白桔、臍橙、枇杷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精品,麻味清醇的青花椒和氣味芳香的砂仁遠銷省內外。
這些支柱產業的興起,除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外,關鍵還有一批敢想敢闖的農業產業革命領頭雁,“白桔之父”劉應洲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員。
劉應洲引種白桔帶富鄉親,被群眾親切稱為“白桔之父”。
劉應洲是永善黃華鎮產業革命中敢吃螃蟹第一人。在黃華鎮沿江一帶,紅桔種植歷史久遠,但隨著品種退化,群眾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為了改良品種,提高產量,1988年,劉應洲專程去到重慶柑桔研究所考察,通過現場觀摩,對比兩地氣候、土壤等條件后,劉應洲大膽引進了白桔試種。松土、施肥、植苗、澆水……對引種的白桔,劉應洲猶如照顧小孩一般精心管護。
3年后,他的“試驗田”有了驚喜回報,色鮮、個大、味美的白桔在黃華沙田面世。與老品種紅桔相比,白桔無論是產量,還是色澤、個頭、味道、價格都有明顯優勢,拿到街道更是一枝獨秀,走俏市場。
試種成功后,劉應洲逐步將自家的10多畝老品種紅桔進行了嫁接改良。同時,毫不吝嗇將自己的發展成果向當地群眾進行分享。他一邊育苗供應,一邊向村子里比較精靈的人傳授柑桔嫁接技術。
短短五六年時間,老劉的白桔率先在黃葛社區沙田村民小組得到普遍推廣,當地的200多畝紅桔全部改姓易名,換成白桔。
為了把白桔拓展發展到其他村子,劉應洲他還帶著親手教授出來的10來名嫁接“土專家”,到其他村去幫助群眾進行老品種改良。
劉應洲靠種白桔起了家,從1991年,他辦起了自己的苗圃園,每年出苗白桔苗近萬株賣給地群眾栽種。那時候,僅靠育苗劉應洲就能年收入3萬余元,在當地成了有名的“殷實戶”。
他的3個子女,一個畢業于云南骨傷科職業學校,在玉溪人保公司工作;一個畢業于云南財大,在云南通力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一個畢業于云南紅河學院,在云南開元汽車公司工作。
“前些年,我們三姊妹讀書,每年要很大的開支,我爸媽完全就是靠種白桔把我們供出來。”劉應洲的二女劉家嘉焦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