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新密市來集鎮蘇寨村紅石巖合作社100多個蔬菜大棚內滿眼翠綠,番茄、黃瓜、辣椒、豆角……各種反季節蔬菜掛滿枝頭,省城來買蔬菜的客商絡繹不絕,一片豐收景象。合作社有如今的紅火場面,蘇寨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蘇彥森功不可沒,從自己創業到帶富鄉鄰,他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業標兵。
蘇寨村位于新密市東南10公里,交通方便,水資源豐富,人均耕地不到半畝。蘇彥森早年辦有耐火廠,企業形勢不錯,但他深深感到一人富了不叫富,蘇彥森毅然決定將廠子承包出去,專心帶領全村老少共同致富。
他組織黨員干部先后到河北和省內的扶溝、中牟等地觀看了蔬菜種植和果樹種植,決心把蘇寨村嶺上旱崗地變成菜園子。在新密市政府和來集鎮政府的領導下,流轉土地1200畝,并于2012年6月份,注冊成立了鄭州市紅石巖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了找準種植項目,他到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請來專家到村里實地查看。專家查看后得出結論,蘇寨村北高南低,陽光照射時間長,非常適合大棚種植。隨后,他投資80多萬元,打了一眼450米深井,并建設兩個提灌站,通過利用東方紅水渠水源,徹底解決全村土地灌溉問題。
由于合作社社員都處于起步階段,在管理上和具體操作上存在問題和困難。針對這一情況,蘇彥森多次到河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邀請專家講解種植技術和發展前景,同時為解決大家日常種植技術難題,高薪聘請省農科院教授2名,技術人員3名,到田間地頭給種植戶講解技術,組織技術培訓。
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合作社創新采取“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實行技術運作、品種選擇、物資供應等統一管理,嚴格按照標準化模式運行,產業特色和優勢得到顯現,農產品質量得到保障,產品全部達到綠色標準,受到了市場歡迎和有關部門充分肯定,合作社被確定為鄭州市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
由于操作管理到位,合作社現已建成日光溫室24座、拱棚105座,種植各類蔬菜600多畝;發展核桃300多畝、石榴150多畝,花卉100多畝;栽種蘋果、桃、杏、梨等50多畝,其他作物200多畝,帶動群眾就業近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