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記者一行來到懷仁縣河頭鄉(xiāng)閻家堡村,農(nóng)田里一塊葡萄林、梨樹林出現(xiàn)在眼前。這些林果的主人王秉權正在修剪果樹樹枝,他面帶微笑對記者說:“天氣越來越暖和了,這枝芽也該剪一剪,這樣果子會長得更好。”
今年50多歲的王秉權,既是懷仁縣林果協(xié)會常務理事,同時還是中國園藝學會梨分會會員,可以說是一個林果培育的專家能手,更是一個心懷塞北林果夢的造夢者。要說王秉權與水果結(jié)緣,還要從1996年說起,那時年輕的他開始在大同、河北之間販賣水果,后來因娶妻定居在了河北。在河北生活期間,他結(jié)交了一位當?shù)氐乃N植專家,漸漸了解到,“雁門關外野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老家懷仁,有著土質(zhì)好、日照好、晝夜溫差大等地理條件,特別適合種植水果。于是,王秉權心中回鄉(xiāng)種水果的夢想慢慢萌生了。
2008年,王秉權帶著一身的技術和幾十萬積蓄,回到了懷仁縣閻家堡村,開始嘗試種植適合懷仁本地水土的水果,七八年間,他先后試驗種植,嫁接葡萄、梨、杏等40多種水果。經(jīng)過不斷嘗試,王秉權收獲了自己的抗風抗寒的拳頭產(chǎn)品——無核糖葡萄“龍園1號”和圓柱蜜汁梨。由于地處塞外,類似新疆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龍園1號”無核糖葡萄含糖量達23%以上,口感比普通葡萄都要甜,成熟期也早;改良培育的圓柱蜜汁梨品種,主干不開傘,集中掛果,果身健碩,果肉含糖水量大,防風防旱,可在每年中秋節(jié)前上市。今年王秉權共種植了十畝“龍園1號”,預計產(chǎn)值10多萬元。
王秉權告訴記者,他返鄉(xiāng)之前在河北的生活已十分安穩(wěn),“我覺得人一生總要活出自己的價值,總不能空學一手的本領而不用吧,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成功,帶領老家的老百姓們通過種植水果增收致富。”說起為何返回懷仁老家,王秉權坦言到。為此,白天他走遍自己種植的50畝鮮果地,澆水、剪枝、搭線、管護,晚上繼續(xù)學習果樹栽培知識,并花兩小時完成《塞北果樹論壇》網(wǎng)站、《水果幫》網(wǎng)站兩個版主的編輯任務,余下時間與網(wǎng)友交流,回復各類網(wǎng)友的留言,并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和勞動計劃。
如今,懷仁縣閻家堡村以及周邊村的農(nóng)民已開始跟隨王秉權學習水果種植技術,并嘗試在自家的庭院里、田地里小面積嫁接和栽培。王秉權一人的夢想正在點燃越來越多懷仁百姓的夢想,一條塞北林果種植致富路正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