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譙區按照“穩面積、調品種、提質量、增效益”的思路,積極推進蔬菜產業提質擴量,實現了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監管常態化,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區蔬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萬畝左右,為農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
種植規模化。該區整合農業現代化建設、江淮分水嶺、“菜籃子工程”等項目資金,多方增加投入,大力發展大棚栽培和噴滴管技術。目前,全區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到6000畝,其中塑料連棟溫室200畝、雙層鋼架大棚1800畝、普通鋼架大棚4000畝;噴滴灌面積達1.5萬畝。
生產標準化。積極開展蔬菜標準園區創建,鳳勝食用菌合作社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今年繼續推進金鵬、綠園、春光、宏祥4家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對蔬菜產前、產中、產后以及加工、經營、銷售等活動進行全程控制,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依托標準化生產優勢,逐漸形成了以一批龍頭企業為載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紐帶的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銷售體系。
監管常態化。在全區8個鄉鎮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統一配置農藥殘留速測儀等監管設備;農業執法人員及時開展蔬菜農藥殘留專項檢查,增加農藥殘留檢測密度和頻率,初步形成了區、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今年上半年市農殘檢測中心抽樣36個批次,檢測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