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門源回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依托門源縣青魯緣高原冷涼蔬菜生態產業園,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引進青海省大禾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推進蔬菜基地建設。如今,蔬菜基地在蔬菜種植的基礎上引進多種經濟作物和熱帶水果,開創了高原蔬菜基地“南果北種”的歷史。
青海大禾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位于門源縣泉口鎮,是一家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綜合農業生產基地,也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帶動門源縣農牧業經濟發展,青海大禾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探索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于2015年進駐泉口鎮推進高原蔬菜生產基地建設。2016年,在原有常規蔬果種植基礎上,探索引進了荷蘭菊花、香菇、火龍果、香蕉樹、芒果、蓮霧等經濟作物和熱帶水果,從而開創了海北州“南果北種”的歷史。其中,“荷蘭菊花”已遠銷北京、上海、昆明、烏魯木齊等各大城市,為門源縣培育高產值蔬果奠定了基礎。
基地建成后,通過“公司+農戶+市場”的聯結方式,不僅能帶動區域種植業的發展,拓寬和穩定群眾的增收渠道,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有利于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達到利益共享。同時,依據精準扶貧“資產收益一批”相關政策的規定,先后整合2000萬元扶貧資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該基地,年底以10%對周邊1462戶農戶分紅,從而促進群眾增收。其中,一期項目建成后年產各類蔬菜34343噸,年收益1302.9萬元。到目前83個日光溫室、400座拱棚、1棟玻璃溫棚已經運行,已使八十余名本地村民實現就地務工,加上園區各項服務,如加工、物流、旅游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園區一期項目就可吸納勞動力超過2000人。
據了解,蔬菜基地每棟蔬菜大棚一年的生產效益可達5萬元,相當于大田生產的四十多倍。園區農民工年穩定收入超過2.4萬元。基地在農民工熟練掌握蔬果種植技術之后,大禾公司還與農民簽訂生產合作協議,大棚收益在保證基準水平的基礎上將與農民進行分紅。因此,農民除了流轉土地收益外,還能得到工資收入甚至經營分紅,是名副其實的“雙薪”產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