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興國縣杰村鄉含田村蔬菜基地大棚內,貧困戶楊蘭英算起了一筆增收帳:“村里給我爭取了2萬元入股蔬菜基地,還優先照顧我在基地務工,每天70元,再加上分紅,收入翻了好幾倍。”楊蘭英能有現在的增收賬,與該縣實施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密切相關。
近年來,興國縣以精準扶貧為目標,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送去“金點子”,引導群眾圍著餐桌需求轉,圍繞蔬菜做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產業,依靠蔬菜產業脫貧。截至今年9月底,全縣蔬菜播種面積11.2萬畝,總產量14.76萬噸,其中商品蔬菜3.36萬畝,產量4.72萬噸。
為了加快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該縣按照發展“菜籃子”、鼓足“錢袋子”、摘掉“窮帽子”這一思路,還充分利用“公司+基地+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和機制,扶持發展農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力引領農民發展蔬菜產業。
目前,該縣培育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62家,新建蔬菜種植基地11個,共有1278戶貧困戶直接從事商品蔬菜生產,每戶種植面積1至10畝。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該縣帶動630戶貧困戶脫貧,每年戶均增收1.8萬元。
如今,興國縣堅持蔬菜產業脫貧,托起了貧困群眾致富夢。今年,該縣蔬菜產業產值預計可達到5.6億元,全縣有32個貧困村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