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臨澤縣五三果蔬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上,一個個鋼架拱棚鱗次櫛比、整齊排列,棚內一棵棵甘藍、西蘭花綠意蔥蔥、長勢喜人;棚外農戶們一字排開,忙著進行秋茬娃娃菜、甘藍收獲,充滿豐收喜悅的歡聲笑語溢滿了田間地頭。
“你看,這一茬即將上市的500多畝菜長勢特別好,每畝都能收12000棵菜,而且市場價格也好,至少能賣500多萬元,村民們的收益有保障了。”正在現場指揮秋茬露地高原夏菜收獲的五三果蔬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負責人劉永豐高興地說。
“我們村靠近縣城,人多地少,前些年種植大田玉米,產量小,收入低,我們便嘗試通過規模種植高原夏菜來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戶收入,沒想到還真找到了一條好路子。”據劉永豐介紹,2015年3月,經過到外地市場考察后,沙河鎮五三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臨澤縣五三果蔬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集體經營,全村農戶以股金入股的形式,集中流轉農戶土地320畝,發展甘藍、娃娃菜、西蘭花等露地高原夏菜規模種植,成功將蔬菜銷往廣州、蘭州等地,每畝實現效益達5000元以上。同時,合作社還吸收農戶到合作社種植基地上打工,讓農戶有了土地流轉金、入股分紅和務工工資三項收入,有效拓寬了全村農民的增收渠道。“今年,我們合作社在原有基礎上,又流轉農戶土地680畝,新建鋼架大棚800個,開展設施和露地高原夏菜錯時錯茬種植,并建立1萬噸氣調庫1座,在安徽、南京、武漢共8個省建立蔬菜直銷點,實現了蔬菜種產銷一條龍發展。”
“我們家只有1畝多地,妻子又有病,以前每年只能收入4000多塊錢,現在地流轉給合作社,我在基地上打工,土地流轉金加上務工,每年都能收入2萬多塊,還不算年底合作社的分紅呢。”正將娃娃菜裝車的五三村1社農戶劉建兵說。
從沙河鎮五三村出來沿312國道前行,便到了沙河鎮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區,只見園區內成片的鮮食蔬菜郁郁蔥蔥,鏟菜、裝車、拉運……一車車滿載綠色蔬菜的大車小車陸續駛往各超市、農貿市場。
“我通過反租倒包的形式種植了100畝高原夏菜,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銷售,你看,蔬菜棚外面還設立了質量安全檢測室,保證我們種出的菜綠色環保還健康,收入肯定少不了。”正在忙碌的沙河鎮化音村5社農戶李曉明樂呵呵地說。
“我們通過宣傳培訓、行政推動、落實承諾等多種方式將‘一嚴格、五禁止’措施全面落實到每個農資經營門店和每個農產品示范基地,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種植技術,深入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加快品牌培育,全力提高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了全縣蔬菜產業的不斷擴容增效。”該縣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臨澤縣將發展蔬菜產業作為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立足“一園三帶四基地”蔬菜產業發展格局,以壯大蔬菜產業規模為基礎,以建設綠色有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為重點,整合項目資金,優化區域布局,加強質量監管,完善流通設施,推進蔬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品牌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縣已建成連片1000畝的蔬菜示范基地4個,集中連片500畝的蔬菜示范點5個,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高原夏菜千畝示范村10個,帶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9.01萬畝,其中高原夏菜7.5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