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資源珍貴,用取之不盡的海水澆灌菜園是人類的夢想,如今在海南好夢成真。
5月18日,在文昌市鋪前鎮潭欖村,一片距離海邊僅40米的農田,因海水倒灌,表層鹽分達到2.8%,種不了農作物而撂荒。但是,有一種蔬菜卻在這片鹽荒地上生長旺盛,葉片綠油油的,在太陽照射下反射光線,就像冰晶一樣。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嘴里嚼一嚼,咸味刺激著味蕾。
“這種蔬菜叫冰菜,可以用100%的海水澆灌,冰晶一樣的氣泡其實是鹽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段瑞軍說,冰菜既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菜、燒湯,因本身含有鹽分,所以烹制時不用放鹽。“我們檢測發現,冰菜老葉片里的鹽含量能達到6%,是海水的2倍,是未來作為保健鹽、植物鹽最好的材料。”
據介紹,冰菜苗期為40天,移栽到耕地后,25-30天就可以采摘,45天進入生產期,一茬可以采3個月。一畝地種植3000-3500株,每株每茬可產2斤,由于鹽分高,沒有病蟲害,冰菜種植幾乎不用農藥。
據介紹,熱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對海南濱海灘涂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通過耐鹽性評價,篩選出了一批具有開發價值的本土耐鹽蔬菜植物資源如節藜、海蓬子、番杏、馬齒莧、刺莧等。結合國內引種試種,收集保存了一批適應于熱區栽培的耐鹽蔬菜種質資源。經過科研人員兩年多的努力,海蓬子、鹽地堿蓬、冰菜、番杏、白子菜已獲得大田試種成功,尤其番杏和冰菜目前已少量進入海口市場。
“我國熱區灘涂地、鹽荒地面積廣袤,島嶼眾多,熱區耐鹽蔬菜的培育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馬子龍說,通過有效利用熱區灘涂地、鹽荒地,節約糧田和淡水資源,保護熱區沿海生態環境,同時支持南海島嶼農業建設與發展。
“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夠在南海島嶼上進行試種,如果成功,可以用海水澆灌,節約了島上稀缺的淡水,又能讓島上居民和部隊官兵吃上新鮮的蔬菜。”馬子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