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涼州區下雙鎮搶抓市、區全面推廣“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的機遇,以示范園區建設為重點,突出棚型創新、模式創新、裝備創新、技術創新、監管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服務創新,推進設施蔬菜產業增產增收,著力打造優質、綠色、安全的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踐探索出了“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管理智能化、服務一體化、產品品牌化、銷售網絡化”為主要內容的“下雙模式”。
至今年10月底,全鎮累計建成設施農牧業9911畝,其中日光溫室5723畝,戶均達到3.5畝,設施蔬菜產量3.7萬噸,人均設施蔬菜純收入6200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
一
日光溫室園區建設的瓶頸是土地問題,有地的不建棚,沒地的想建棚。為此,古城鎮采取整組流轉或貨幣化流轉兩種方式,打破村組界限,統一流轉土地,一方面盤活了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有效解決了農戶建棚調地難的問題;堅持高標準、高起點,統一規劃設計棚、渠、路、林、電、房等,做到了區域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完善;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農業公司、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引進誠坤公司,成立了潤豐禾公司和長實、莉禾興等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統一流轉土地,集中連片規模建設日光溫室;搶抓“雙業”貸款政策機遇,給農戶協調貼息貸款6萬元,給合作社協調貸款300萬元,有效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助推了日光溫室園區建設。
加快日光溫室新型棚型研發,示范推廣保溫板全鋼架日光溫室、全鋼架大跨度日光溫室、土墻全鋼架日光溫室等新型棚型。主推的10米跨度日光溫室,具有墻體厚保溫強、棚體高采光好、跨度大空間寬、無立柱便操作、新材料壽命長等優點,以50米長日光溫室為例,比普通日光溫室有效種植面積增加約100平方米,增產3000公斤左右,增收1.2萬元左右。新型棚型的推廣為提高日光溫室機械化水平和環境調控能力探索了一條新途徑。
加大智能化卷簾機示范推廣力度,實現了卷簾機全覆蓋,一個生產季節,每座日光溫室節省勞動時間160個小時,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設備,試驗示范椰糠無土栽培,按作物需水需肥規律自動化控制,節水、節肥、增產50%以上,實現了水肥精準化管理。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溫室30座,實時采集溫室環境參數,監控作物生長狀況,實行遠程視頻診斷,實現了生產管理的科學化。
下雙鎮推廣集成新技術,合理安排種植茬口,重點推廣四茬西瓜、兩茬番茄等高產高效模式,示范推廣抗病性強、產量高、商品性好的新品種,大力推廣集約化種苗,集約化種苗應用率達到90%,實現多品種、多茬口,周年生產,常年供應。同時,示范推廣“三沼”綜合利用、黃板誘殺、防蟲網、殺蟲燈、凹凸棒等專用技術,大幅提高了日光溫室生產效益,畝均增收1萬元以上。
二
為確保產品安全,下雙鎮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登記備案和出入庫登記制度,嚴禁使用禁限用高殘留、高毒農藥,實現投入品使用清單化。從整地、定植、施肥、灌水到銷售所有環節進行詳細記載,實現生產記錄全程化。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室,實現質量檢測常態化,產品合格率99%以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有4家經營主體進入平臺,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查詢產品狀況,實現質量追溯信息化。
推廣降解農膜,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站、尾菜處理和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設施,實現廢棄物處理無害化,農膜回收利用率85%。通過源頭上控,生產過程中查,產品采收后檢,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下雙鎮積極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加快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品牌培育、申報和認定,加大產品商標注冊,支持誠坤、潤豐禾公司和長實、莉禾興等合作社,注冊了“欣義”商標,認證了“欣義牌”綠色產品,制定了產品分級收購標準,統一設計包裝,統一收購價格,統一品牌銷售,依托國家、省內外新聞媒體和各類果品博覽、展銷、交易會等平臺,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全面提升包裝形象和品牌效應,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市場影響力。
三
下雙鎮整合交通、農牧、水利等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成立了村級技術服務站,建成培訓中心、區域氣象站和科普長廊,提升了園區的服務功能和整體形象。
下雙鎮組建農技協聯合會,建立黨組織,深入推行“領導+首席專家+技術服務組+合作社+農戶”的“五位一體”服務方式,開展試驗研究,進行技術攻關,建立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棚10座,標準化展示棚5座,休閑采摘溫室10座。通過生產示范、參觀學習和現場培訓等方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民提高生產水平,園區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培訓服務功能日趨突出。
為拓展發展空間,下雙鎮依托國際陸港和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大力推行“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營銷模式,推動“互聯網+”與設施蔬菜深度融合,嚴格按照武威市出口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管理,加快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支持潤豐禾農貿有限公司和莉興禾、長實等合作社開展出口基地備案工作,備案面積5722畝,實現了全覆蓋。誠坤公司采用EPS材質專用包裝,通過空運方式,產品48小時內銷往上海、廣州等市場,確保了新鮮度,深受消費者喜愛,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銷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