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6年蔬菜市場的走勢,我們看到一些鮮明的特征:從大的方面講,市場趨于穩定,相對容易預估;從小的方面看,單個品種價格波動大,猶如是在走鋼絲。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于無公害、有機蔬菜的需求日益強勁,蔬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呈上升態勢,且單產水平有所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全國的蔬菜總產量接近5億噸。而到了2016年,預計全國蔬菜總產量約為77.403萬噸。同時,在這一年,我國蔬菜種植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逐漸由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此外隨著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提高,人們的菜籃子也不斷得到充實。
從2016年的整體上看,我國蔬菜需求主要是國內需求。盡管近年來蔬菜國外出口的數量增幅很大,但是,相比國內需求其絕對數仍然很小。從國內需求來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蔬菜人均年消費量基本穩定在120kg左右,而農村人均年消費量保持在100kg左右浮動。可見,市場的發展還是非常平穩的。
不過從具體的品種來看,2016年,價格波動的情況依然在不斷出現。比方說在蔬菜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大白菜。我們通常會用“白菜價”來形容一種商品非常便宜,但是白菜,在今年卻多次出現了大幅度價格上漲。今年4月份的時候,白菜的價格曾經在一些地方超過了每斤5塊錢,而11月以來,白菜價格再一次出現了猛漲。
從趨勢來看,預計2016年全國蔬菜消費總量為48.265萬噸,同比增約1.11%。2016年,蔬菜消費量保持緩慢增長態勢,多元化需求更加明顯。未來,中國蔬菜食用消費將在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和居民健康訴求增強、消費偏好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繼續穩步增長,而有機綠色蔬菜、免洗免切蔬菜等的消費需求將持續拉動蔬菜鮮食和加工消費穩定增長。
市場在穩步擴大的同時,結構也在出現變化,從2016年的整體情況來看,市場層面已經出現了兩種趨勢,第一,消費者對蔬菜品質的偏重使需求結構出現變化,一些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品種比如,西紅柿等,增長趨勢較快,而那些營養價值較低的蔬菜品種,如卷心菜等,增長較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價格下跌;第二,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考慮使質量安全事件備受關注,激勵生產者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作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民朋友們,未來還有必要在種植品類和質量上下功夫。
從宏觀層面來講,蔬菜的種植涉及到倉儲運輸,市場建設等多個層面的因素。今年4月,農業部專門出臺了5大措施促進蔬菜生產,穩定市場價格,其中就說到,加強蔬菜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信息監測,強化對蔬菜生產、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同時提出要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蔬菜快速、有序流通。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看出,保證蔬菜市場的平穩發展,是系統性的工程,管理部門要積極落實中央的各項政策,而對于咱們農民朋友來說,2017年,乃至未來,找準蔬菜供給結構的變化趨勢,就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正所謂:
蔬菜市場發展穩,發展變化要認準。品類調整正當時,趨勢研判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