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瀘水市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充分挖掘冬季農業開發潛力,并通過成立合作社和公司拉動全市的蔬菜產業發展,以城郊為重點的“菜籃子”工程建設步伐逐步加快,通過“大春抓糧、小春抓錢”的生產方式,選擇重點產業,集中資金和技術力量,冬早蔬菜開發培育已成為全市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哈才付是瀘水財富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眼下正是收購蔬菜的旺季,他每天早早起來到合作社,查看社員們送來的蔬菜,指導工人包裝蔬菜。自從合作社成立后,隨著社員的增多,每天要收購蔬菜5至6噸,3天后就有人來拉到地州甚至外省,有效解決了菜農的蔬菜銷售問題。
由于蔬菜價格逐年增長,而且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有公司和合作社統一收購,一些菜農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不愁賣,價格也好,帶動了廣大農民種菜的積極性,許多婦女在家看孩子的同時,都干起了“兼職”。
自2013年以來,瀘水市農業開發蔬菜科技示范推廣項目逐步建設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從零星分散到連片種植,從小面積到規模發展,從就地就近零散銷售到批量外銷,農業部門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使蔬菜的銷售依靠專業合作社的帶動外銷和成立公司進行深加工,逐步形成了農戶加基地加公司的產業鏈,促進了農民增收。
目前,全市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15家、農產品深加工公司2家,有效帶動了全市3萬畝冬早蔬菜種植,總產值達9000多萬元,為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悉,從2017年開始,大力進行顛覆性產業結構調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要達到5萬畝,重點要培育3至5家具有一定基礎和實力的龍頭企業,來帶動廣大蔬菜種植戶。通過蔬菜種植面積的增加,龍頭企業要走公司加合作社加基地加農戶的模式,公司以加工銷售為一體發展蔬菜產業,為瀘水市的農民增收、脫貧摘帽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