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盛開的季節。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李花盛開美景,離不開空心李種植戶們的辛勤灌溉。在沙子街道辦,有這么一個種植戶,被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命名為“全國科普惠農新村先進單位”的鑫興李王農民專業合作社掌舵人,被當地人稱為鑫興“李子王”,他就是空心李種植大戶肖永先。
2016年6月經沿河自治縣科協批準創建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鑫興李王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命名為“全國科普惠農新村先進單位”。另外,在其他市縣各類農業講座、獎項都有他的身影和榮譽。
僅在去年,鑫興李王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空心李210噸,產值300多萬元,農戶年增收200萬元,人均增收2.8萬元,基地規模已達1030畝。
勤學苦練 終成種植高手
汽車在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辦下高速后,經過七拐八彎的鄉村水泥路,終于在一棟三層小院里停下,來到沙子街道十二盤村空心李種植大戶肖永先的空心李基地。
肖永先,土生土長的沙子人,身板硬朗,皮膚略顯黝黑,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彰顯著農民的憨厚。肖永先告訴記者,通過自學和當地空心李老種植戶學習空心李種植技藝,初步接觸科學系統的水果種植農藝技術。因為肯學、好學、愛鉆研,深受溫健喜愛,也掌握了過硬的農藝技術,與空心李結下不解之緣。
回憶往事,那真是酸甜苦辣都已嘗盡。2012年7月底,正當他的空心李大量上市的時候,肖永先發現果園里有幾棵李樹有病癥,葉子卷曲。就在發現這一癥狀之后的四五天時間里,果園里已有1000多株李樹正在枯死,而且有蔓延的趨勢。
“那年我的果樹死了3000多株,經濟損失且不說,那些果樹都是我精心養了六七年才長那么大,想起就心痛。”肖永先心有余悸的告訴記者。
為了找出空心李樹的死因,減少損失。肖永先連夜跑縣、市農業技術部門,請教專家探尋解救辦法。最終,在貴州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眾多專家的幫助下找到的病因,并總結了一套讓空心李防御疾病經驗,在其他空心李種植村推廣。
品質好口感優 供不應求
肖永先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他幸運得來,而是通過努力鉆研、不斷深入實踐中造就的。早在2006年,肖永先就堅持提高空心李掛果、優化空心李質量、打造優質空心李品牌、提供科普資料參考和技術服務為宗旨,注冊“李源王”商標,聯合貴州省果樹所、浙江大學專家加大科普投入,不斷創新科普機制,扎實開展優質空心李栽培,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0盞、生物殺蟲黃板1.8萬張。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了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對的。
嘗到科學帶來的甜頭后,從2006年開始,肖永先放棄原來在自家十畝空心李林地上種植西瓜“小打小鬧”的做法,轉而在村后山上承包了300多畝土地,專門栽種空心李,順帶發展少量林下養雞,每年都為自己帶來四五十萬的收益。2012年,成立了鑫興李王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無公害果樹生產技術”為主,不斷開展科技示范培訓、技術交流。
現在,肖永先又花費兩百多萬改進空心李灌溉系統,修建山塘水窖,用科學方法保證空心李樹在生長期和掛果期(干旱多雨等自然災害下)隨時都有充足的水分與營養。他的整個基地呈現的是原生態無公害模式管理,空心李成熟的比沙子其他地方要晚,味道更是有別于其他地方。
果園科學化的管理方式,使他家的空心李產量提高的同時質量得到的很大的保障。每年慕名到他家買李子的人都很多。
“在工人采摘的時候我都會提醒他們等級分類裝筐。不能以次充好欺騙顧客。所有我這里的空心李基本上是沒走出基地就賣完了。”肖永先自豪的說,空心李賣的好,除了科學管理,靠的就是誠信。每到李子上市的季節,他家一千多平方米停車場停滿了來買空心李的車。每天都要銷售四、五千斤鮮果。
開拓省外市場 帶領更多群眾致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肖永先學習畢業就開始學農藝技術,致富發家后并沒有忘記生養過他的沙子土地。
近年來,他建科普宣傳專欄5個,開展技術培訓35次,組織科普講座19人次,受訓4116人次,發送技術資料54種,共6200余份,共培養空心李科普示范戶429戶,輻射帶動農戶2450戶,極大促進基地周邊5058名群眾的收入。
問起肖永先今后打算,他自豪并很有信心地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打拼,已有一定的經濟和人脈基礎,準備運用余錢再次承包山地栽種空心李,運用省外人脈關系建立省外空心李市場。“我準備向農技專家學習更多的技術,提升空心李的科技含量。把自己的品牌向更多人推薦,提升市場影響力,更好地引領更多的村民更好致富。”肖永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