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水東鎮馬祖巖村,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片片整齊的蔬菜大棚,延綿不斷。農戶陳師傅一家正在把剛剛從蔬菜大棚中采摘的冬瓜運送到車上,準備運輸到城里賣。
來到蔬菜大棚里,映入眼簾的是青椒、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自從承包了蔬菜大棚,家里蓋起了新房,生活水平提高了,心里踏實多了。”陳師傅介紹說,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種菜,產量更高,收入也更高。
近年來,水東鎮馬祖巖村緊緊圍繞“抓產業,調結構,促發展”的扶貧攻堅思路,以蔬菜產業為突破口,引導當地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大棚農業,全面推廣“節約化、生態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生產模式,真正實現產業扶貧讓蔬菜大棚變成“小康棚”。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開展,馬祖巖村找準扶貧路線,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大力支持菜籃子工程項目建設,加大了菜籃子補貼力度,大力扶持農業發展,著力增強蔬菜生產能力建設,切實發展壯大菜籃子。
據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精準扶貧幫扶干部、該村第一書記何妙介紹,為了讓村民掌握更多種植蔬菜的技能,提高產量,增加收入,該村積極落實產業扶貧政策,舉辦了兩期種植技能培訓班。
與此同時,最低保障扶持政策、教育扶貧政策、產業金融扶貧政策都在該村得到了充分落實。村里組成了農業合作社,允許有能力發展蔬菜的貧困戶貸款5萬元,參加合作社共同發展蔬菜產業,拓寬脫貧致富的路子。
“未來,我們將加大對現有蔬菜產業的投入,加大扶貧力度,建設蔬菜產業設施,拓寬環村公路,提高蔬菜外運能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更好地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何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