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哲理村看到成片的連體大棚矗立在公路旁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260余畝的番茄種植基地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大棚里,綠油油的番茄藤爬滿支架,在密密麻麻的花枝藤下,一個個油綠色的小番茄茁壯成長,來自周邊打工的村民正給番茄藤修枝剪葉、理藤疏花。
這260余畝的番茄種植基地是華坪昆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50萬元打造的二期番茄種植基地。同樣在榮將鎮和愛村,210畝的一期種植基地于2016年開始掛果并投放市場,主要銷往上海、西安、重慶、成都等地,同時還出口到俄羅斯,產品在市場供不應求。
自然環境得天獨厚
自產自銷效益凸顯
“華坪縣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區,該區域熱量充沛,光照充足,生物資源富集,是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開發重點縣,素有‘天然溫室’之稱,也是云南省重要的冬早蔬菜生產區。” 昆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林超介紹。近年來,華坪已發展成為麗江市的冬早瓜菜之鄉和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冬早蔬菜產業有了較快發展。2016開始,公司通過引進、示范、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建立、健全蔬菜營銷體系,蔬菜生產水平逐年提高,經濟效益逐步凸現,產值得到較大提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麗江市龍頭企業。目前公司在榮將鎮、和愛村和哲理村建設450余畝無公害反季節大棚蔬菜共產出蔬菜2500噸,預計今年總產量達6000噸。兩期帶動周邊群眾就業35000余人次,為周邊群眾創收450萬元。
公司董事長陳光銀是攀枝花米易人,之前在米易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已有近5年的時間,在種植、管理、技術等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還開拓有自己的銷售市場。大規模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以來,大棚番茄都是自產自銷。從今年12月15日開始一直到2018年的三四月份,這段時間種出來的番茄正好填補了北方市場冬早蔬菜的空缺,通過大棚種植,增溫、補光、補充營養肥彌補了傳統農業種植中的各種不足,種植出來的番茄果型好、口感佳、耐運輸,與60多家大型超市和批發市場有合作關系并出口俄羅斯,深受市場歡迎,目前供不應求。
科學規劃因地制宜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公司成立后,先后流轉土地450余畝,其中2016年5月流轉的180畝位于榮將鎮和愛村,并于同時期開始建設。2016年12月流轉的260畝位于榮將鎮哲理村,目前已掛果。”羅林超介紹,這兩個村都具有多年種植蔬菜的歷史,土質肥沃、無污染,地勢平坦、開闊,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非常適宜蔬菜生產,且兩村均處于交通要道,公路四通八達,產品運輸便利,勞動力資源也較為豐富。
從開始自籌資金400余萬元進行一期投資開始,以1700元/畝共流轉土地180畝,完成140余畝鋼混結構連體大棚、10畝人工控溫育苗棚,噴、滴灌等相關配套設施及1200平方米彩鋼棚基地建設。不僅改變了當地農民多年來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二期以2000元/畝共流轉土地260畝,公司支付土地流轉費用36萬元,土地流轉后,公司以80元/天返聘村民到基地打工,自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共支付工人工資150余萬元。目前一期180畝基地平均每天需要人工80人至120人,采摘高峰期平均每天需要150余人,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帶動了周邊農民的積極性,收入不斷提高。
在記者采訪1個小時的時間里,不斷有電話打給羅林超詢問到基地打工的事情。羅林超說,到基地打工的有各鄉鎮、偏遠山區的農民,包括本地永興、石龍壩、新莊和四川攀枝花、大理賓川等地的農民,這段時間最多的時候用工達到了200人左右,單是上個月的工錢開支就有20余萬元,今年的工錢開支預計在180萬元左右,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據了解,公司目前一期180余畝基地畝產可達3萬斤至3.5萬斤,產品經過農殘檢測,完全達到無公害綠色級別,平均每天出貨量達25余噸。最高價格4.5元每市斤。所種新品種“圣女果”在未成熟就已全部簽訂供銷合同訂購一空。所種西紅柿采收期均只在3個月至5個月,企業兩期預計年銷售收入1200萬元。
目前,公司已和華坪各大蔬菜種植基地簽訂種苗供銷及技術幫扶合同積極帶動周邊群眾。并在二期著手建設成為開發利用、科研、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對傳統蔬菜種植來說,是一次產業結構的提升,通過基地建設,進一步推動蔬菜安全化,全面提高蔬菜品質,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放心優質蔬菜,為農產品安全提供保障,也為華坪縣蔬菜產業開拓出新的、更大的市場。
至2016年底,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開展綠色食品蔬菜種植生產示范及技術培訓,建立特色蔬菜種植示范基地,為農戶提供種子種苗、農資及技術服務等,直接扶持帶動華坪縣榮將鎮周邊1000余戶農戶種植蔬菜2000余畝。每年農戶銷售蔬菜總產值1500萬元。另外公司長期聘用農民工480余人,年支付農民工工資600余萬元。使當地農戶實現了就地就業,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