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墨魚、白帶魚、梭子魚……各種各樣的新鮮海捕魚昨日在高崎閩臺中心漁港“登陸”,這是8月1日休漁期結束后第一批上岸的魚貨。今天上午,這些與市場暫別三個月之久的新鮮海捕魚,將應市供市民選購。
休漁三個月后
首批海捕魚進港
經過了三個月的休漁,首批新鮮海捕魚終于進港。昨天下午3點半,閩龍漁運60719號船停靠在高崎漁港,五六名工人將這兩天的捕撈成果——一箱箱還泛著咸腥海味的魚貨遞送上岸,后方的工人們正在迅速地將魚貨分揀處理后歸類,再運送上貨車,送進廈門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中埔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而后再分流進各大市場、超商。
據“船東”——鮮之源水產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現場工作人員小林介紹,8月1日開海后,鮮之源的捕撈船隊就從漳州浯嶼島出發,前往臺灣海峽作業。昨日首批進港的漁船共有6艘,每艘船最多可捕獲上千箱魚產品,平均每箱重達30多斤。
市場魚貨海鮮
近期將明顯降價
在現場的漁工們看來,經過三個月的“休養生息”,廈門相關捕撈海域的漁業資源確實得到了有效保護,新鮮海捕魚的數量和規格都向好發展。記者在現場看到,捕撈成果全都是廈門市民吃慣了的“廈門味”——個頭小一點的有梭子魚、章魚、紅眼猴以及各類雜魚,“大家伙”則有帶魚、鰩魚、鯊魚等。
據說,今天和明天還有更多漁船將要回廈進港,隨著更多新鮮海捕魚上市,零售市場上的魚貨價格也將應聲而降。據業內人士預測,從本周開始,冰鮮和養殖魚類就將有10%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