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茄1號是浙江省農業新品種引種開發中心新育成的茄子新品種。我縣從2001年引進在高山地區試種成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04年,全縣引茄1號種植面積120公頃,每畝平均產量3721.2kg,產值4093.3元,最高田塊每畝產量達4855.5kg,產值5341.0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引茄1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小結如下:
1 培育壯苗
1.1 種子處理 一般采用熱水浸種,浸種前先將種子在常溫下的水中浸15分鐘,然后再將種子放入50℃的熱水中浸燙15分鐘。種子放入后要不停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到水溫降至常溫狀態后即可停止攪拌,然后再浸泡4小時。
1.2 適時稀播 4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25g,需苗床20~25平方米。苗床地選擇避風向陽,地熱高燥,排水良好,在3年內未種過同科蔬菜作物的田塊。畦寬1~1.2m,播前將苗床整細括平,結合土壤消毒(用20%甲基立枯靈乳油800~1000倍液),澆足底水,稍干后播種。播后用木板輕壓,使種子與土接觸,然后蓋上消毒過的營養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灑蓋籽水,薄蓋干稻草,隨即覆蓋地膜和小拱棚蓋膜保溫濕。
1.3 加強苗期管理 當有種子40%左右頂破土層時揭去稻草和地膜。發芽期床溫保持25~30℃,一般不揭膜。子葉展開后,應及時通風降溫,白天床溫保持15~20℃,夜間12~16℃。2葉期進行刪密補稀去弱苗。幼苗期床溫保持18~25℃,夜間15~18℃,幼苗生長期應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要及時揭、蓋膜,調節棚內溫濕度。要適當控制澆水,減少澆水次數,做到表土不見白不澆水,要澆就澆透。看苗施肥,缺肥時可用10%腐熟人糞尿或0.3%~0.5%復合肥水溶液澆施,根外追肥可用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氨基酸復合肥1000~1200倍液,或481(蕓薹素)8000倍液噴施。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一經發現病株,馬上拔除,并用64%殺毒礬可濕粉500倍液噴灑,另外注意給苗床適當通風,防止過濕。主要蟲害為蚜蟲及地下害蟲,要做到早防早治。
2 增施有機肥
基肥在定植前半個月施。由于引茄1號單株產量高,需肥量大,要增施有機肥,并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有機混合肥150~200kg、三元復合肥30~40kg、鈣鎂磷肥40~50kg,所有肥料均開溝施于畦中,一般要求施人深度為25~30cm。
3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引茄1號在5月中旬移栽,苗齡35天左右,茄苗6~7片真葉時,選擇晴暖天氣進行。畦寬(連溝)1.3~1.4m種二行,株距0.45~0.5cm,每畝栽2100株左右。
4 加強田間管理
4.1 整枝打葉 當門茄開始開花后,將門茄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門茄以上的側枝不進行整枝,并及時搭架,如整枝過早,不利于發根,過遲會引起徒長而不利于整個植株的發育。打葉要及時,如果葉片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降低坐果率,引起果實打彎,從而降低商品性,葉片過少,又不利于光合作用,降低產量。摘除葉片的原則是將要采收的茄子掛果位置的老葉、病葉摘除。摘葉程度視天氣、長勢而定,陰雨天氣,植株生長旺盛時可多摘,反之少摘,并將摘除的病、老、黃葉及時深埋或燒毀。
4.2 肥水管理 追肥一般每采收2~3批,需追肥一次。采用穴施,每畝施三元復合肥15~20kg、尿素5kg。引茄1號根系發達需水量大,遇旱時應及時進行澆水或灌淺溝水。
4.3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綿疫病、褐紋病等病害,應以防為主,綜合治理。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粉300~400倍液,50%美派安可濕粉劑600倍液等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茶黃螨、薊馬、斜紋夜蛾等害蟲。蚜蟲可選用10%吡滅可濕粉劑1500倍液或0.36%苦參堿水劑600倍液噴霧;紅蜘蛛、茶黃螨可選用1%殺蟲素20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或1.8%蟲螨清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薊馬可用20%好年冬2000~3000倍液噴霧;斜紋夜蛾等夜蛾類可用20%殺鈴脲懸浮劑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或BT粉劑600倍液等噴殺,噴霧時要做到上下、正反面均噴到,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并交替使用農藥。
5 及時采收
引茄1號采收要掌握“寧早勿遲,寧嫩勿老”的原則,一般當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部位的白色環狀帶(茄眼睛)開始不明顯時,表示果實生長較慢,應及時采收,分級包裝上市。
1 培育壯苗
1.1 種子處理 一般采用熱水浸種,浸種前先將種子在常溫下的水中浸15分鐘,然后再將種子放入50℃的熱水中浸燙15分鐘。種子放入后要不停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到水溫降至常溫狀態后即可停止攪拌,然后再浸泡4小時。
1.2 適時稀播 4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25g,需苗床20~25平方米。苗床地選擇避風向陽,地熱高燥,排水良好,在3年內未種過同科蔬菜作物的田塊。畦寬1~1.2m,播前將苗床整細括平,結合土壤消毒(用20%甲基立枯靈乳油800~1000倍液),澆足底水,稍干后播種。播后用木板輕壓,使種子與土接觸,然后蓋上消毒過的營養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灑蓋籽水,薄蓋干稻草,隨即覆蓋地膜和小拱棚蓋膜保溫濕。
1.3 加強苗期管理 當有種子40%左右頂破土層時揭去稻草和地膜。發芽期床溫保持25~30℃,一般不揭膜。子葉展開后,應及時通風降溫,白天床溫保持15~20℃,夜間12~16℃。2葉期進行刪密補稀去弱苗。幼苗期床溫保持18~25℃,夜間15~18℃,幼苗生長期應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要及時揭、蓋膜,調節棚內溫濕度。要適當控制澆水,減少澆水次數,做到表土不見白不澆水,要澆就澆透。看苗施肥,缺肥時可用10%腐熟人糞尿或0.3%~0.5%復合肥水溶液澆施,根外追肥可用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氨基酸復合肥1000~1200倍液,或481(蕓薹素)8000倍液噴施。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一經發現病株,馬上拔除,并用64%殺毒礬可濕粉500倍液噴灑,另外注意給苗床適當通風,防止過濕。主要蟲害為蚜蟲及地下害蟲,要做到早防早治。
2 增施有機肥
基肥在定植前半個月施。由于引茄1號單株產量高,需肥量大,要增施有機肥,并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有機混合肥150~200kg、三元復合肥30~40kg、鈣鎂磷肥40~50kg,所有肥料均開溝施于畦中,一般要求施人深度為25~30cm。
3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引茄1號在5月中旬移栽,苗齡35天左右,茄苗6~7片真葉時,選擇晴暖天氣進行。畦寬(連溝)1.3~1.4m種二行,株距0.45~0.5cm,每畝栽2100株左右。
4 加強田間管理
4.1 整枝打葉 當門茄開始開花后,將門茄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門茄以上的側枝不進行整枝,并及時搭架,如整枝過早,不利于發根,過遲會引起徒長而不利于整個植株的發育。打葉要及時,如果葉片過多,會影響通風透光,降低坐果率,引起果實打彎,從而降低商品性,葉片過少,又不利于光合作用,降低產量。摘除葉片的原則是將要采收的茄子掛果位置的老葉、病葉摘除。摘葉程度視天氣、長勢而定,陰雨天氣,植株生長旺盛時可多摘,反之少摘,并將摘除的病、老、黃葉及時深埋或燒毀。
4.2 肥水管理 追肥一般每采收2~3批,需追肥一次。采用穴施,每畝施三元復合肥15~20kg、尿素5kg。引茄1號根系發達需水量大,遇旱時應及時進行澆水或灌淺溝水。
4.3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綿疫病、褐紋病等病害,應以防為主,綜合治理。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粉300~400倍液,50%美派安可濕粉劑600倍液等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茶黃螨、薊馬、斜紋夜蛾等害蟲。蚜蟲可選用10%吡滅可濕粉劑1500倍液或0.36%苦參堿水劑600倍液噴霧;紅蜘蛛、茶黃螨可選用1%殺蟲素20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或1.8%蟲螨清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薊馬可用20%好年冬2000~3000倍液噴霧;斜紋夜蛾等夜蛾類可用20%殺鈴脲懸浮劑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或BT粉劑600倍液等噴殺,噴霧時要做到上下、正反面均噴到,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并交替使用農藥。
5 及時采收
引茄1號采收要掌握“寧早勿遲,寧嫩勿老”的原則,一般當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部位的白色環狀帶(茄眼睛)開始不明顯時,表示果實生長較慢,應及時采收,分級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