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歐寶”彩椒是近年來萊蕪市農科所成功引進的優良彩椒品種之一,經過幾年的示范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現將其溫室秋茬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特性 冬季生產彩椒應選擇抗病、抗寒、生長勢旺、肉厚個大、易坐果、顏色鮮亮的國外品種,“黃歐寶”就是一個極好的品種。其特征特性是:方形果,成熟時顏色由綠轉黃,耐低溫、耐陰,抗病力強,冷涼條件下坐果較好。節間短,生長勢強,正常溫度下,果長達10~12cm,直徑達9~10cm左右,平均單果重250~300g,最大可達到500g。每667平方米產量800噸左右,經濟效益好。該品種皮薄肉厚,風味獨特,無辛辣味,可果菜兼用。
2、育苗
2.1播種期的選擇 秋茬彩椒的育苗苗齡45天左右,轉色期15~30天,“黃歐寶”屬轉色品種,華北地區7月下旬播種最為適宜。
2.2播種利用72孔穴盤育苗。溫室內整畦,畦寬1m,長視情況而定,下鋪地膜,然后把穴盤擺放在畦內。國外種子一般均有包衣,可直接干播。夏季育苗,在室內設有防蟲網,畦上方1.5m處覆蓋遮光率50%~70%的黑色遮陽網,以控制溫室氣溫在30℃以下。育苗營養土按體積配方,蛭石∶草炭=3∶7。每立方米基質加烘干消毒雞糞5kg(消毒雞糞是經發酵烘干后的一種無菌、無味、并配以磷酸二銨、三元復合肥等的膨化了的顆粒狀固體,此肥料中的營養成分既全面又均衡,可獲得理想的栽培效果)混勻,加水至基質捏成團不滴水、落地散開為宜。先在育苗盤內裝上85%營養土,按配好藥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再將混合農藥與適量營養土拌勻)的1/3撒在苗盤上,每穴播種1粒,種子上面再覆其余2/3的藥土,約1cm厚,最后在苗盤上蓋一層地膜保濕,出苗后揭除,5d后便可出苗。
2.3苗期管理 彩椒的發芽適溫為25℃,高于30℃、低于15℃,不易發芽。育苗期處于盛夏,氣溫較高。播種至出齊苗階段,氣溫白天28~32℃,夜晚25~28℃;出苗后可適當降溫,氣溫白天25~28℃,夜晚20~25℃,可通過遮陽結合噴淋基質降溫保濕。苗期要防止基質干旱,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及時補充水分,一般1~2天噴1次水,每次以噴透基質為宜。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加秧苗的光照時間,促使秧苗正常生長。
壯苗指標:6~8片真葉,生長旺盛,葉色深綠有光澤,根系潔白發達,無病蟲害。
3、定植前準備
3.1原料處理 把各種農作物秸桿用粉碎機粉碎,然后用秸桿快速腐熟劑拌勻成堆,澆透水后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進行堆腐處理,秸桿呈現深褐色時即可使用。
3.2栽培系統 采用槽式栽培。把4塊磚平地疊起,高20cm,栽培槽寬50cm,長10m(由溫室形狀而定),壘成槽,槽底部用塑料薄膜隔離,以防土壤病蟲害入侵,槽末端留有排水孔。基質配比為,腐熟的農作物秸桿∶蛭石∶河沙=7∶2∶1,混合均勻。基質填入栽培槽前,在基質中混入一定量的消毒雞糞(每立方米基質混入10kg)作基肥。在栽培槽內的厚度為20cm,彩椒在定植后20d內不必追肥,只需澆清水。
3.3供水系統 在栽培槽內緊靠兩行作物鋪設兩根滴灌帶,利用自來水基礎設施進行供水。
3.4棚內消毒 定植前1周將溫室密閉,用煙熏靈熏蒸消毒,消滅殘留病原菌。高溫悶棚處理7天后,進行通風降溫便可定植。
4、定植
4.1定植密度 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株距50cm。每667平方米栽植2200株左右。
4.2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天,把基質澆透(達飽和含水量為度)。槽間距70cm,槽寬(內徑)50cm,雙行定植(實質為大小行定植)。槽內株行距50cm×50cm。選擇晴天在基質中挖穴定植,注意保持根系舒展。甜椒適于淺栽,以坨面稍高于畦面為宜。定植后澆水,覆膜。然后用手輕輕把椒苗從膜中摳出,用基質封嚴定植孔。
5、定植后管理
5.1溫濕度管理 彩椒開花期的溫度低于15℃,受精不良,造成大量落花,10℃以下不開花。彩椒忌高溫,溫度達到35℃以上時,花粉變異或不孕,不能受精而落花。
緩苗期,室內適宜氣溫白天28~30℃,夜間20~25℃。開花坐果期,室內氣溫白天25~28℃,夜間18~22℃。10月后溫度白天26~28℃,夜間15~18℃,溫室內相對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深冬前(即12月下旬前),以調溫壯秧為主,草苫揭蓋以溫度為依據,白天保持25~30℃,夜間15~17℃。深冬間(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為年內溫度最低的季節,以保溫為主,注意灌水和適當放風,防止室內濕度過大而發病。白天中午達到35℃,可短暫的放風,以白天的積溫來提高夜間溫度;夜間最低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上,可加厚覆蓋物或雨天在草苫上蓋舊膜來解決。深冬后(2月中旬后),氣溫回升,適溫白天25~30℃,夜間15~18℃,逐漸加大通風量。進入春季后,隨著天氣轉暖逐步打開邊縫,加大通風量和延長通風時間。
5.2肥水管理 彩椒定植后至結果前,一般不需施肥,只需供清水。定植后高溫期每周澆水1~2次,保持基質濕潤。彩椒呈階段性坐果,一般每2層果追肥1次,當上部坐果、下部椒開始膨大時,開始追肥,水肥齊攻,催果壯秧。可在槽內株間撒施肥料,將消毒雞糞研碎,以100g/株均勻撒在離根5cm以外的周圍。也可窩施,施后稍覆蓋,然后澆水。階段采收后,可隨滴灌水追施尿素8kg、硫酸鉀5kg以促進營養生長。彩椒生長盛期,進行葉面追肥,用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均勻噴霧。
彩椒高產,需水量較多,槽式栽培,滴灌適于少量多次灌溉,11月~翌年1月適當減少澆水量,每7~10天灌水1次。深冬季節要控制澆水,滴灌一次不可滴的過多,以免濕度過大;走道的地面用地膜覆蓋,或用草木灰、干草(要滅菌)覆蓋。2月中旬以后,氣溫升高,植株蒸騰量大,可增加澆水次數,直到拉秧前15天停止。生長后期,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及時摘除病葉、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5.3光照管理 定植后至開花座果前,在加蓋防蟲網的基礎上,晴天時10∶00~16∶00,在棚室上面覆蓋40%~60%的遮陽網。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是開花坐果高峰期,依據天氣變化調整遮陽網和防雨膜的使用,以利坐果。10月中下旬扣棚膜,11月上旬加蓋草苫。遇到連續陰雨雪天氣,中午前后要揭苫見光。
5.4植株調整 吊繩吊蔓栽培:在日光溫室植株上方距畦面2.0~2.5m處沿畦方向按行分別拉2道10號鐵絲,每棵植株上方用吊繩拴在鐵絲上。雙干整枝:選擇2個健壯對稱的分枝成Y形作為兩個主枝,除去其它多余的分枝。Y形兩主枝的側枝上除去其頂花芽僅保留1葉1花1果。以后每周整枝1次,整枝方式不變。隨著植株生長,莖稈不斷纏繞在吊繩上。為保證植株營養生長旺盛,應及早疏掉門椒。
保花保果:為提高坐果率,花期用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20~30mg?kg~1的防落素噴花。
6、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疫病等真菌病害。應加強管理,及時打掉底部老葉、病葉,及時清除病果及病殘株。
白粉病:用硫磺發生器來防治。硫磺發生器對白粉病的防效幾乎為100%,對灰霉病有95%的防效,一只硫磺發生器可防治棚室面積150平方米,使用時只需在夜間閉棚通電加熱3~6小時,次日早晨停止加熱,開棚通風即可。
灰霉病:發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每667平方米每次250g熏棚,或噴花時在生長調節劑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疫病: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艾菌托粉劑500倍液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溫室白粉虱等。
物理防治:①在溫室放風口設置防蟲網;②黃板誘殺(在溫室內,每20平方米掛一塊黃板,規格0.40m×0.25m)。自制黃板:取一定大小的纖維板或硬紙板,涂成黃色,再涂上一層粘油(可使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20平方米設置一塊,7~10天重涂一次。
化學防治:防治蚜蟲用22%敵敵畏煙霧劑晚上悶棚熏殺,或用25%阿克泰、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噴霧,噴藥時注意噴嘴對準葉背面,將藥液盡可能噴射到蚜體上。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稻虱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7、適時采收
彩椒座果后20天左右果實長大,但皮薄味淡,一般在開花后40天左右,果實長大,果肉變厚、果皮變硬時為采收適期。采收時用剪刀從果柄與植株連接處剪下,勿用手摘,以免損傷植株,感染病害。
1、品種特性 冬季生產彩椒應選擇抗病、抗寒、生長勢旺、肉厚個大、易坐果、顏色鮮亮的國外品種,“黃歐寶”就是一個極好的品種。其特征特性是:方形果,成熟時顏色由綠轉黃,耐低溫、耐陰,抗病力強,冷涼條件下坐果較好。節間短,生長勢強,正常溫度下,果長達10~12cm,直徑達9~10cm左右,平均單果重250~300g,最大可達到500g。每667平方米產量800噸左右,經濟效益好。該品種皮薄肉厚,風味獨特,無辛辣味,可果菜兼用。
2、育苗
2.1播種期的選擇 秋茬彩椒的育苗苗齡45天左右,轉色期15~30天,“黃歐寶”屬轉色品種,華北地區7月下旬播種最為適宜。
2.2播種利用72孔穴盤育苗。溫室內整畦,畦寬1m,長視情況而定,下鋪地膜,然后把穴盤擺放在畦內。國外種子一般均有包衣,可直接干播。夏季育苗,在室內設有防蟲網,畦上方1.5m處覆蓋遮光率50%~70%的黑色遮陽網,以控制溫室氣溫在30℃以下。育苗營養土按體積配方,蛭石∶草炭=3∶7。每立方米基質加烘干消毒雞糞5kg(消毒雞糞是經發酵烘干后的一種無菌、無味、并配以磷酸二銨、三元復合肥等的膨化了的顆粒狀固體,此肥料中的營養成分既全面又均衡,可獲得理想的栽培效果)混勻,加水至基質捏成團不滴水、落地散開為宜。先在育苗盤內裝上85%營養土,按配好藥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再將混合農藥與適量營養土拌勻)的1/3撒在苗盤上,每穴播種1粒,種子上面再覆其余2/3的藥土,約1cm厚,最后在苗盤上蓋一層地膜保濕,出苗后揭除,5d后便可出苗。
2.3苗期管理 彩椒的發芽適溫為25℃,高于30℃、低于15℃,不易發芽。育苗期處于盛夏,氣溫較高。播種至出齊苗階段,氣溫白天28~32℃,夜晚25~28℃;出苗后可適當降溫,氣溫白天25~28℃,夜晚20~25℃,可通過遮陽結合噴淋基質降溫保濕。苗期要防止基質干旱,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及時補充水分,一般1~2天噴1次水,每次以噴透基質為宜。在溫度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加秧苗的光照時間,促使秧苗正常生長。
壯苗指標:6~8片真葉,生長旺盛,葉色深綠有光澤,根系潔白發達,無病蟲害。
3、定植前準備
3.1原料處理 把各種農作物秸桿用粉碎機粉碎,然后用秸桿快速腐熟劑拌勻成堆,澆透水后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進行堆腐處理,秸桿呈現深褐色時即可使用。
3.2栽培系統 采用槽式栽培。把4塊磚平地疊起,高20cm,栽培槽寬50cm,長10m(由溫室形狀而定),壘成槽,槽底部用塑料薄膜隔離,以防土壤病蟲害入侵,槽末端留有排水孔。基質配比為,腐熟的農作物秸桿∶蛭石∶河沙=7∶2∶1,混合均勻。基質填入栽培槽前,在基質中混入一定量的消毒雞糞(每立方米基質混入10kg)作基肥。在栽培槽內的厚度為20cm,彩椒在定植后20d內不必追肥,只需澆清水。
3.3供水系統 在栽培槽內緊靠兩行作物鋪設兩根滴灌帶,利用自來水基礎設施進行供水。
3.4棚內消毒 定植前1周將溫室密閉,用煙熏靈熏蒸消毒,消滅殘留病原菌。高溫悶棚處理7天后,進行通風降溫便可定植。
4、定植
4.1定植密度 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株距50cm。每667平方米栽植2200株左右。
4.2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天,把基質澆透(達飽和含水量為度)。槽間距70cm,槽寬(內徑)50cm,雙行定植(實質為大小行定植)。槽內株行距50cm×50cm。選擇晴天在基質中挖穴定植,注意保持根系舒展。甜椒適于淺栽,以坨面稍高于畦面為宜。定植后澆水,覆膜。然后用手輕輕把椒苗從膜中摳出,用基質封嚴定植孔。
5、定植后管理
5.1溫濕度管理 彩椒開花期的溫度低于15℃,受精不良,造成大量落花,10℃以下不開花。彩椒忌高溫,溫度達到35℃以上時,花粉變異或不孕,不能受精而落花。
緩苗期,室內適宜氣溫白天28~30℃,夜間20~25℃。開花坐果期,室內氣溫白天25~28℃,夜間18~22℃。10月后溫度白天26~28℃,夜間15~18℃,溫室內相對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深冬前(即12月下旬前),以調溫壯秧為主,草苫揭蓋以溫度為依據,白天保持25~30℃,夜間15~17℃。深冬間(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為年內溫度最低的季節,以保溫為主,注意灌水和適當放風,防止室內濕度過大而發病。白天中午達到35℃,可短暫的放風,以白天的積溫來提高夜間溫度;夜間最低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上,可加厚覆蓋物或雨天在草苫上蓋舊膜來解決。深冬后(2月中旬后),氣溫回升,適溫白天25~30℃,夜間15~18℃,逐漸加大通風量。進入春季后,隨著天氣轉暖逐步打開邊縫,加大通風量和延長通風時間。
5.2肥水管理 彩椒定植后至結果前,一般不需施肥,只需供清水。定植后高溫期每周澆水1~2次,保持基質濕潤。彩椒呈階段性坐果,一般每2層果追肥1次,當上部坐果、下部椒開始膨大時,開始追肥,水肥齊攻,催果壯秧。可在槽內株間撒施肥料,將消毒雞糞研碎,以100g/株均勻撒在離根5cm以外的周圍。也可窩施,施后稍覆蓋,然后澆水。階段采收后,可隨滴灌水追施尿素8kg、硫酸鉀5kg以促進營養生長。彩椒生長盛期,進行葉面追肥,用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均勻噴霧。
彩椒高產,需水量較多,槽式栽培,滴灌適于少量多次灌溉,11月~翌年1月適當減少澆水量,每7~10天灌水1次。深冬季節要控制澆水,滴灌一次不可滴的過多,以免濕度過大;走道的地面用地膜覆蓋,或用草木灰、干草(要滅菌)覆蓋。2月中旬以后,氣溫升高,植株蒸騰量大,可增加澆水次數,直到拉秧前15天停止。生長后期,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及時摘除病葉、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5.3光照管理 定植后至開花座果前,在加蓋防蟲網的基礎上,晴天時10∶00~16∶00,在棚室上面覆蓋40%~60%的遮陽網。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是開花坐果高峰期,依據天氣變化調整遮陽網和防雨膜的使用,以利坐果。10月中下旬扣棚膜,11月上旬加蓋草苫。遇到連續陰雨雪天氣,中午前后要揭苫見光。
5.4植株調整 吊繩吊蔓栽培:在日光溫室植株上方距畦面2.0~2.5m處沿畦方向按行分別拉2道10號鐵絲,每棵植株上方用吊繩拴在鐵絲上。雙干整枝:選擇2個健壯對稱的分枝成Y形作為兩個主枝,除去其它多余的分枝。Y形兩主枝的側枝上除去其頂花芽僅保留1葉1花1果。以后每周整枝1次,整枝方式不變。隨著植株生長,莖稈不斷纏繞在吊繩上。為保證植株營養生長旺盛,應及早疏掉門椒。
保花保果:為提高坐果率,花期用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20~30mg?kg~1的防落素噴花。
6、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疫病等真菌病害。應加強管理,及時打掉底部老葉、病葉,及時清除病果及病殘株。
白粉病:用硫磺發生器來防治。硫磺發生器對白粉病的防效幾乎為100%,對灰霉病有95%的防效,一只硫磺發生器可防治棚室面積150平方米,使用時只需在夜間閉棚通電加熱3~6小時,次日早晨停止加熱,開棚通風即可。
灰霉病:發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每667平方米每次250g熏棚,或噴花時在生長調節劑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疫病: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艾菌托粉劑500倍液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溫室白粉虱等。
物理防治:①在溫室放風口設置防蟲網;②黃板誘殺(在溫室內,每20平方米掛一塊黃板,規格0.40m×0.25m)。自制黃板:取一定大小的纖維板或硬紙板,涂成黃色,再涂上一層粘油(可使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20平方米設置一塊,7~10天重涂一次。
化學防治:防治蚜蟲用22%敵敵畏煙霧劑晚上悶棚熏殺,或用25%阿克泰、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噴霧,噴藥時注意噴嘴對準葉背面,將藥液盡可能噴射到蚜體上。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稻虱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7、適時采收
彩椒座果后20天左右果實長大,但皮薄味淡,一般在開花后40天左右,果實長大,果肉變厚、果皮變硬時為采收適期。采收時用剪刀從果柄與植株連接處剪下,勿用手摘,以免損傷植株,感染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