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利甜椒具有生長勢強,株型緊湊,果面光滑,綠色。肉厚0.6―0,7厘米,昧甜質脆,品質好,單果重100―200克,最大果重達400克。因其果大肉厚,亮度好.耐運輸,成為香港、廣東等地市場的搶手貨。無公害栽培美國甜椒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1999~2007年我縣種植面積3390公頃,據調查,一般每公頃產量30000―37500公斤,高的每公頃45000―52500公斤,平均產值每公頃在46500~75000元。
一、培育壯苗
甜椒的幼苗從2--3片葉展開時就進入了花芽分化期。構成甜椒產量的花芽都是在幼苗期分化出來的。因此,培育根系發達,莖桿粗實,葉片舒展,色澤濃綠,花蕾飽滿,心葉嫩綠的壯苗,是甜椒高產優質的基礎.必須認真抓好育苗的各個環節。
1.播種
(1)播種期: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區播種期在11月中旬,中高海拔區可順延陸續播種至3月份。
(2)苗地選擇:冬季為防低溫寒流,場地北側最好有天然屏障。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提高氣溫和地溫.形成良好的小氣候,土壤要選擇透水透氣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
(3)浸種催芽:a、藥劑消毒浸種。先用冷水浸種3―4小時后置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種15分鐘,洗凈后于常溫下浸種6―8小時.撈起用濕紗布包裹,置25―30℃溫度下催芽,60%露自時即可播種。b、溫燙消毒漫種。浸種前曬3―5小時(不宜在陽光下曝曬),后用50―55℃溫水浸種10~15分鐘.不斷攪拌,再于常溫下浸種6―8小時,催芽方法同上。
(4)播種:苗床畦面土塊要打碎耙平,施入少量腐熟牛豬欄糞,栽種每畝甜椒需苗床10米。,需配用50%疫霜錳鋅、50%多菌靈、30%琥膠肥酸銅備100克拌30公斤的過篩細土,播種前用1/3藥土撤于畦面,用2/3藥土蓋種,上鋪稻草澆透水,搭蓋小拱棚薄膜保溫保濕。
2.苗期管理
(1)播種至出苗:溫度控制在白天25―30"C,夜間18~20~(2,保持土壤濕潤,防止過旱過濕.播種后7―10天左右可出全苗。出苗時逐漸撤去稻草。
(2)出苗至分苗:第1片真葉出現時,目溫控制23―28R2。夜溫控制16―19℃,晴天中午褐膜讓幼苗多見陽光,傍晚須蓋嚴防寒受凍.如遇O℃以下低溫.應及時采取雙層薄膜夾稻草的保溫措施,減輕凍害,2―3片真葉時即可分苗。
(3)分苗假植:每畝備用8厘米×8厘米營養缽(袋)3000個,分苗前10~15天拌好營養土,營養土中肥沃水稻土占75%,腐熟有機肥占15%,火燒土占10%,另加三元復合肥、過磷酸鈣各3―4公斤,并加50%疫霜錳鋅、50%多菌靈、30%琥膠肥酸銅各300克,充分拌勻混合,堆漚腐熟,分苗時間掌握在2―3真葉時裝缽(袋)假植,每缽(袋)假值1株苗。分苗時應剔除病苗、弱苗和劣苗。
二、整畦定植
選擇前作未種過茄料作物,土質肥沃。排灌方便,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翻犁前畝施50―75公斤石灰進行土壤消毒。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蔬菜專用肥50公斤.川田高效生物有機肥1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硼砂1.5公斤,硫酸鎂1.s公斤,硫酸鋅1,5公斤作基肥。采用深溝高畦,畦面寬85厘米,畦高30厘米,定植前畝用48%拉索除草劑100―150克兌水60公斤噴施畦面.然后鋪黑地膜。幼苗6―8葉真葉時采用雙行單株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畝植2000―2500株。據試驗。2月25目至5月中下旬覆蓋黑地膜,15厘米以內不同土層,日平均地溫比露地提高4.2―4.5℃,由于地膜的保護作用,灌水次數減少3―4次,減輕了定植后地溫降低帶來的不利影響。地膜寬1.2米,畝需10公斤左右,揭膜時間視地溫及植株生長情況,一般在芒種前后(雨季過后)為宜,揭膜后及時培土施肥。
三、肥水管理
施好花肥,第1次現蕾后,每畝可施腐熟人糞尿500公斤加三元復合肥10公斤兌水澆施.根據情況追肥1―2次。重施果肥,每畝每次施三元復合肥10公斤,必要時加尿素10公斤兌水澆施,每采收1次追肥1次。在水管上保持土壤濕潤.雨季雨水多,應做好開溝排水,控制土壤含水量.若過旱可采用溝灌。水深為畦高的2/3。
四、植株調整
隨著植株的生長,自下而上陸續發生側枝,側枝在3―4厘米時及時掰掉。實踐證明,子葉和門椒以下的葉片如不發黃.不枯萎就不摘除,門椒至對椒節位萌發的側枝應摘除,第3、4層萌發的枝條視植株生長與掛果情況,適當打杈是增產的有效措施。第4層果以內留取8―15個果為宜。如后期氣溫不高,植株生長旺盛,第5層果枝能座果.一般情況第5層后要進行頂端摘心。植株調整應選擇在晴天進行,整枝后要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如遇氣溫高,第5層可多留取一些枝條葉片遮陰,預防日灼病。
五、病蟲防治
在合理輪作,做好種子,苗床土壤及畦面消毒,清潔田園,健身栽培基礎上,根據發生的病蟲害及時對癥下藥。幼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螻蛄,開花結果期主要有疫病、青枯病、細菌性葉斑病、病毒病、臍腐病、蚜蟲、斜紋夜蛾、煙青蟲。猝倒病、立枯病,可選用綠享1號3000倍液或70%敵克松700倍液或72,2%普力克400倍液防治:青枯病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防治;細菌性葉斑病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1:1:240波爾多液防治:疫病可選用69%安克錳鋅1000倍液或58%雷多米樂錳鋅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或72.2%普力克500倍液防治;病毒病在治蚜防病的基礎上,可選用20%病毒 A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加0.15―0.3毫克/公斤蕓苔素內酯防治;臍腐病在座果后用1%過磷酸鈣液噴霧,隔10天再噴1次;螻蛄在苗床做好時.用40%辛硫磷1000倍液噴灑.然后播種,幼苗生長期發生螻蛄可用5公斤炒香的麥皮或秕谷
加0.15公斤90%敵百蟲加適量水拌勻配成毒餌誘殺,每畝苗地施1.5―2.5公斤毒餌:蚜蟲用10%I比蟲啉15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煙青蟲可選用5%銳勁特2000倍液或2.5%功夫1000倍液或10%除盡1500倍液或25%滅幼脲15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防治
一、培育壯苗
甜椒的幼苗從2--3片葉展開時就進入了花芽分化期。構成甜椒產量的花芽都是在幼苗期分化出來的。因此,培育根系發達,莖桿粗實,葉片舒展,色澤濃綠,花蕾飽滿,心葉嫩綠的壯苗,是甜椒高產優質的基礎.必須認真抓好育苗的各個環節。
1.播種
(1)播種期: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區播種期在11月中旬,中高海拔區可順延陸續播種至3月份。
(2)苗地選擇:冬季為防低溫寒流,場地北側最好有天然屏障。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提高氣溫和地溫.形成良好的小氣候,土壤要選擇透水透氣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
(3)浸種催芽:a、藥劑消毒浸種。先用冷水浸種3―4小時后置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種15分鐘,洗凈后于常溫下浸種6―8小時.撈起用濕紗布包裹,置25―30℃溫度下催芽,60%露自時即可播種。b、溫燙消毒漫種。浸種前曬3―5小時(不宜在陽光下曝曬),后用50―55℃溫水浸種10~15分鐘.不斷攪拌,再于常溫下浸種6―8小時,催芽方法同上。
(4)播種:苗床畦面土塊要打碎耙平,施入少量腐熟牛豬欄糞,栽種每畝甜椒需苗床10米。,需配用50%疫霜錳鋅、50%多菌靈、30%琥膠肥酸銅備100克拌30公斤的過篩細土,播種前用1/3藥土撤于畦面,用2/3藥土蓋種,上鋪稻草澆透水,搭蓋小拱棚薄膜保溫保濕。
2.苗期管理
(1)播種至出苗:溫度控制在白天25―30"C,夜間18~20~(2,保持土壤濕潤,防止過旱過濕.播種后7―10天左右可出全苗。出苗時逐漸撤去稻草。
(2)出苗至分苗:第1片真葉出現時,目溫控制23―28R2。夜溫控制16―19℃,晴天中午褐膜讓幼苗多見陽光,傍晚須蓋嚴防寒受凍.如遇O℃以下低溫.應及時采取雙層薄膜夾稻草的保溫措施,減輕凍害,2―3片真葉時即可分苗。
(3)分苗假植:每畝備用8厘米×8厘米營養缽(袋)3000個,分苗前10~15天拌好營養土,營養土中肥沃水稻土占75%,腐熟有機肥占15%,火燒土占10%,另加三元復合肥、過磷酸鈣各3―4公斤,并加50%疫霜錳鋅、50%多菌靈、30%琥膠肥酸銅各300克,充分拌勻混合,堆漚腐熟,分苗時間掌握在2―3真葉時裝缽(袋)假植,每缽(袋)假值1株苗。分苗時應剔除病苗、弱苗和劣苗。
二、整畦定植
選擇前作未種過茄料作物,土質肥沃。排灌方便,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翻犁前畝施50―75公斤石灰進行土壤消毒。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蔬菜專用肥50公斤.川田高效生物有機肥1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硼砂1.5公斤,硫酸鎂1.s公斤,硫酸鋅1,5公斤作基肥。采用深溝高畦,畦面寬85厘米,畦高30厘米,定植前畝用48%拉索除草劑100―150克兌水60公斤噴施畦面.然后鋪黑地膜。幼苗6―8葉真葉時采用雙行單株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畝植2000―2500株。據試驗。2月25目至5月中下旬覆蓋黑地膜,15厘米以內不同土層,日平均地溫比露地提高4.2―4.5℃,由于地膜的保護作用,灌水次數減少3―4次,減輕了定植后地溫降低帶來的不利影響。地膜寬1.2米,畝需10公斤左右,揭膜時間視地溫及植株生長情況,一般在芒種前后(雨季過后)為宜,揭膜后及時培土施肥。
三、肥水管理
施好花肥,第1次現蕾后,每畝可施腐熟人糞尿500公斤加三元復合肥10公斤兌水澆施.根據情況追肥1―2次。重施果肥,每畝每次施三元復合肥10公斤,必要時加尿素10公斤兌水澆施,每采收1次追肥1次。在水管上保持土壤濕潤.雨季雨水多,應做好開溝排水,控制土壤含水量.若過旱可采用溝灌。水深為畦高的2/3。
四、植株調整
隨著植株的生長,自下而上陸續發生側枝,側枝在3―4厘米時及時掰掉。實踐證明,子葉和門椒以下的葉片如不發黃.不枯萎就不摘除,門椒至對椒節位萌發的側枝應摘除,第3、4層萌發的枝條視植株生長與掛果情況,適當打杈是增產的有效措施。第4層果以內留取8―15個果為宜。如后期氣溫不高,植株生長旺盛,第5層果枝能座果.一般情況第5層后要進行頂端摘心。植株調整應選擇在晴天進行,整枝后要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如遇氣溫高,第5層可多留取一些枝條葉片遮陰,預防日灼病。
五、病蟲防治
在合理輪作,做好種子,苗床土壤及畦面消毒,清潔田園,健身栽培基礎上,根據發生的病蟲害及時對癥下藥。幼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螻蛄,開花結果期主要有疫病、青枯病、細菌性葉斑病、病毒病、臍腐病、蚜蟲、斜紋夜蛾、煙青蟲。猝倒病、立枯病,可選用綠享1號3000倍液或70%敵克松700倍液或72,2%普力克400倍液防治:青枯病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防治;細菌性葉斑病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1:1:240波爾多液防治:疫病可選用69%安克錳鋅1000倍液或58%雷多米樂錳鋅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或72.2%普力克500倍液防治;病毒病在治蚜防病的基礎上,可選用20%病毒 A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加0.15―0.3毫克/公斤蕓苔素內酯防治;臍腐病在座果后用1%過磷酸鈣液噴霧,隔10天再噴1次;螻蛄在苗床做好時.用40%辛硫磷1000倍液噴灑.然后播種,幼苗生長期發生螻蛄可用5公斤炒香的麥皮或秕谷
加0.15公斤90%敵百蟲加適量水拌勻配成毒餌誘殺,每畝苗地施1.5―2.5公斤毒餌:蚜蟲用10%I比蟲啉15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煙青蟲可選用5%銳勁特2000倍液或2.5%功夫1000倍液或10%除盡1500倍液或25%滅幼脲15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