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99,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豇豆煤霉病的發生與防治

   日期:2016-10-3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77    
豇豆煤霉病又稱葉霉病、葉斑病,分布廣泛,在夏秋季節常普遍發生,為害嚴重。病重時病葉逐漸干枯脫落,病株葉片瘦小,植株早衰,采收期縮短,鮮莢產量降低,已成為長江流域豇豆豐產的重要障礙。病菌除侵染豇豆外,還為害菜豆、毛豆(大豆)、蠶豆、扁豆、綠豆、紅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種豆科作物。 

    1 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葉片,病害嚴重時藤蔓、葉柄及豆莢也能被害。幼苗期與成株期的嫩葉不易發病,成熟葉易被感染,田間病害自下向上擴展蔓延。病斑初起為不明顯的近圓形黃綠色斑,繼而黃綠斑中出現由少到多、葉兩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紅色小點,后擴大為直徑0.5~20m的近圓形或受較大葉脈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在變黃的葉上,病斑周圍仍可保持綠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煙狀霉,尤以葉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聯合形成不定形較大斑塊。病害嚴重時,病葉曲屈、干枯早落,僅存梢部幼嫩葉片。本病病斑不產生輪紋及在相同的條件下霉較密集,據此,可與豇豆輪紋病相區分。 

    2 病原 

    由真菌豆類煤污尾孢菌(Cercospora vignae)侵染引起。病斑上暗灰至灰黑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3 發病條件與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塊隨病殘組織遺落在土中越冬;在周年都有豇豆生長的南部溫暖地區,病菌可輾轉為害,無明顯越冬現象。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被侵染的部位發病后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從而導致病害的流行。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7~35℃,最適30℃。而25~28℃為分生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 

    田間高濕或高溫多雨有利于發病,故各地的雨季往往是煤霉病的為害盛期。病情輕重亦隨播期不同而有差異,春播豇豆比夏播的發病重,尤以晚春播豇豆受害最重。凡套種、連作,發病早而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長勢弱的地塊發病也較重。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在植株個體生長過程中,幼嫩葉片較成熟葉片的抗病性強,田間一般表現為苗期較少感病,多在現蕾開花后開始發病;成株期的上部葉片及頂端嫩葉受害輕或不發病。 

    4 防治方法 

    4.1 選用抗病品種 

    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據報道,鄂豇豆2號,湘豇1號、2號、4號,之青3號及之豇矮蔓等較抗病。 

    4.2 控制、減少菌源,減輕為害 

    ①避免套種、連作。重病田與非豆科作物進行2年輪作。②豇豆采收完畢后,清除病株、病殘體,并集中燒毀或深埋。③外地有于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以減輕病害蔓延的做法。 

    4.3 加強田間管理 

    ①注重施用有機肥及磷鉀肥,促使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②合理密植,以利田間通風透光,防止濕度過大。③進行深溝窄畦栽培,以利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4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治。藥劑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50%甲?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進行噴霧,施藥間隔10天左右。亦可用36%雙苯三唑醇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間隔10~20天1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杨浦区| 卓尼县| 上蔡县| 来凤县| 涪陵区| 南和县| 大宁县| 沾益县| 横山县| 库尔勒市| 崇阳县| 富民县| 阜宁县| 阳东县| 察隅县| 视频| 毕节市| 阳东县| 甘德县| 开阳县| 句容市| 永州市| 吉木萨尔县| 原平市| 延吉市| 克什克腾旗| 宜阳县| 福建省| 会泽县| 板桥市| 房产| 大石桥市| 上栗县| 常宁市| 怀集县| 安阳县| 和平县| 黄大仙区| 名山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