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是梅州金柚早熟品種蜜柚的成熟采摘季節,今年由于氣候適宜、管理水平提升以及新建果園進入豐產期等原因,梅州蜜柚獲得豐收,總產超45萬噸,比增20%以上。而據了解,蜜柚價格卻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近幾年新引進推廣的紅心蜜柚、三紅蜜柚、黃肉蜜柚等名特優新品種早就被搶訂一空,紅心蜜柚收購價每斤達2.8-3.2元,在梅州本地的零售價每斤5-6元左右;三紅蜜柚收購價更是高達每斤4元左右,部分高端禮品蜜柚甚至賣到25-35元一個;白肉蜜柚品質好的收購價則依然保持在每斤1.5-1.9元,與去年基本持平,而品質差的價格就較低,才1.3元左右,相比去年降低0.3元左右。
為什么優質產品市場價值愈發凸顯呢?究其原因是農產品產量、品質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博弈。“價格的背后是品質高低和市場選擇,品質高低的背后是標準化內功的差異。農業標準化一直以來是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沒有標準化農產品難以變成農商品、小生產難以對接大市場。而由標準化內功差異帶來的品質不同和外在的產業競爭、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選擇,必將導演一場梅州金柚產業大洗牌”,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告訴筆者。
行業自律 內部監督 拉開產業洗牌序幕

廣東梅龍柚果股份公司金柚倉儲加工基地一角。
近日,筆者走訪了梅州農業部門和梅縣區、大埔縣等蜜柚主產區的大型柚果生產、流通企業及普通種植戶,在金柚專業鎮梅縣區石扇鎮廣東梅龍柚果股份公司的倉儲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包裝柚果。“我公司是2013年加入梅州市金柚協會的。協會成員都是行家,彼此之間知根知底,誰家的柚子好、誰家的不好,大家都清楚,可以互相監督。通過協會行業自律,不僅讓大家對柚果生產標準化形成共識,還可以促進協會成員抱團發展、打響梅州金柚品牌”,該公司總經理肖健說。通過加入協會“大家庭”,該公司從一個不知名的小企業發展成為現在集種植、加工、流通于一體的廣東省龍頭企業,每年銷售柚果500萬公斤左右(其中蜜柚250多萬公斤),帶動果農500多戶,公司的“嘉譽梅龍”金柚更在去年榮獲“廣東名果”稱號。
據悉,梅州農業部門為了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從2012年開始分產業先后組建了金柚、慈橙、茶葉、蔬菜、水產等12個市級農業協會。目前,梅州市金柚協會會員達1200多人,其中企業會員60多個(家),覆蓋全市種植面積、產銷量的60%-70%。農業協會的大量組建,為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搭建了交流、協作平臺,讓原來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狀態得到了極大改觀。“通過協會組織對內進行整頓行業、整合資源,實現行業自律、自我服務,實施標準化生產保障質量,對外統一塑造品牌、打拼市場,形成發展合力。對不遵守行業規矩,出現破壞金柚品牌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面臨被追責或出局的境地。而這只是梅州金柚“大洗牌”的初始階段”,劉玉濤表示。
市場外壓 消費升級 引發產業洗牌加劇
生產標準化除了行業自律的因素,還有來自市場外壓的激發。隨著老百姓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市場需求對農產品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挑剔”,這對農產品標準化的全面鋪開也形成倒逼的壓力。近年來,梅州竭力搭建了“大宗供銷+市場專柜+社區直供+電子商務”四類市場流通平臺,大力開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宣傳推介,拓展了梅州金柚市場,不僅銷往廣西、四川、河南、北京、上海、浙江等國內各大中城市,還走俏荷蘭、比利時、伊朗、沙特、美國、加拿大等歐盟、中東、南美洲等海外市場。隨著銷售渠道的開拓,梅州金柚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收購商對產品標準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嚴格。廣東順興種養股份有限公司是梅州最大的柚果出口企業,受市場外壓的激發,該公司的柚果標準化方面走在前列,通過了廣東首家柚類環球良好農業規范“GLOBALGAP”認證、ISO9001:2000認證、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該公司總經理鄧展華表示:“公司每年銷售柚果3萬噸左右,其中蜜柚2.4萬噸左右,分別通過出口、商超、大宗供銷市場等渠道輸出。對于嚴格按照標準化管理的優質蜜柚,收益和價格相對比較穩定也較高;而非標準化生產的蜜柚,則背負更大的市場風險。” 另外,今年由于遇到福建產區蜜柚的沖擊,梅州原本上市時間較早的優勢由原來的25天縮短到15天,甚至海南蜜柚可提前到7月份上市,對白肉蜜柚銷售造成一定影響。“在這種產區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更加劇了梅州金柚產業的洗牌力度,如果沒有品質和品牌作保障,在優勝劣汰的市場上難以立足,”劉玉濤分析道。
對癥下藥 堅守品質 殺出產業洗牌重圍
梅州金柚產業面臨的這場“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每個農業支柱產業在走向成熟、長效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陣痛”階段。梅州金柚產業如何在這場“大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針對不同主體,要對癥下藥、分類實施,除了要不斷提升梅州金柚的標準化生產程度保障產品品質之外,還要積極引導各類柚果從業主體加強宣傳推介、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市場渠道、打響金柚品牌,全鏈條齊發力提升梅州金柚產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劉玉濤表示。
而針對當前農村勞動力老化短缺的現狀,梅州市農業部門因勢利導,培育發展以標準化技術服務為主的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成立金柚專業服務隊,創建“農業服務超市”,專門為散戶提供農技、農機、農資、農產品收購等一條龍服務,以服務的規?;?、標準化彌補分散經營難以統一標準的問題,由此還出現了全程外包的“莊園托管”模式,在保障土地屬性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一定范圍內的標準化。梅龍柚果公司是最早探索該模式的企業之一,目前托管金柚種植戶46戶,托管面積800畝左右。
新創主體 高端發展
近年來,梅州獨有的富硒長壽資源優勢和濃厚的農業投資氛圍,吸引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對于這些新鮮血液,他們起步雖晚,但是起點較高,從選址到規劃、從生產到流通各環節都嚴格按照高標準建設,善于應用現代科技、信息等技術發展金柚產業,從發展之初就在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面有著科學謀劃、長遠打算。
大埔縣興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劉國武之前在惠州從事建筑行業,2011年開始在百侯鎮新樂村創辦紅肉蜜柚場,他便是“新農人”的代表之一。“公司在百侯鎮新樂村選擇坡度30度左右、土地較肥沃、土層較深厚、光照條件較好、能引水灌溉的山坡地,高標準建設蜜柚場。果園開通6米寬的機耕路,全園采用滴灌設施和噴藥設施,使全園能隨時滴灌、施水肥和噴農藥,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采用無公害標準用藥,保證蜜柚質量安全”,劉國武表示。
陳遠航之前在深圳從事廣告設計行業,看準了梅州農業的發展前景,他于2010年毅然返鄉創立了梅州市生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身蜜柚生產、流通行業。“公司的蜜柚剛上市時,由于‘身在閨中人不識’,市場一時打不開局面,也曾經頭痛過。后來公司通過搭建網站、制作微頁以及參加各類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等方式密集宣傳公司產品,收效明顯,去年蜜柚銷售了132萬斤,基本售罄”,陳遠航幸福地說道。
規模企業 延伸鏈條
對于上規模的柚果企業,他們承擔的不僅僅是帶動農戶實現標準化、堅守品質,還需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和產業發展潛能,向二產三產延伸,向創意農業延伸,向旅游農業延伸,多渠道拓展金柚市場,挖掘產業功能,豐富產業內涵,為金柚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發展精深加工便是延伸產業鏈條的途徑之一。2014年,外來媳婦傅曼瓊投入2000萬元在大埔辦廠生產柚子深加工系列產品,創立了“柚通柚美”品牌。目前已經成功開發了蜂蜜柚子果醬、蜂蜜柚子茶、柚子籽、柚子干、柚子花茶、柚子精油、柚子月餅以及有柚子香味的牙膏、洗發露等日用品。“特別是柚子果醬,對柚果要求非常嚴格,加工過程也必須在高溫滅菌下進行”,傅曼瓊表示。
而梅州市木子金柚合作社更是在市場開拓上嘗到了甜頭,在鞏固線下市場的同時,進軍線上市場,與淘寶、京東、本來生活網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去年木子金柚O2O銷售額達800多萬元,今年預估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線上市場對柚果品質要求更高,消費者購買產品只能通過網絡上的虛擬圖片、文字等觸發購買欲望,這個時候穩定客源很重要。他們買了一次,覺得好吃還會繼續買”,該合作社理事長李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