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位于慈利縣零溪鎮鑼鼓村的紅苔菜種植基地里依然一片繁忙。一望無際的田地里,恒鑫蔬菜種植有限公司正組織在家門口務工的村民采摘紅苔菜,隨著一筐筐紅苔菜裝車外運,村民個個喜上眉梢。
在落實張家界市農業產業提質升級“523”行動計劃中,蔬菜產業明確為重點發展的八大主導產業、十大示范片區之一。恒鑫蔬菜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正是看好這一政策,由此想到以自己家(鑼鼓村)為中心發展蔬菜種植,帶動村民發展蔬菜生產,與當地村民一同走上致富路。
采訪期間,村民尹奶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現在每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對于像她這樣接近70歲的老人來說已經很好了,出去打工不現實,每天就在家門口的基地里采摘蔬菜很滿意。原來一到冬季,村民基本靠打麻將、閑聊度日,農村冬季田地拋荒極為嚴重,如今,她們會在早上7點鐘準時上工(去基地采摘紅苔菜),多勞多得的績效方式讓她們干勁很足。長此以往,村里面的風氣得到改善,田地里一片紅油油的蔬菜,充滿了生活的希望。
作為慈利縣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種植示范基地,恒鑫(公司簡稱)在其發展模式上有諸多特色優勢。該公司與湖南農大和長沙馬王堆蔬菜市場批發商達成合作協議:“公司”負責組織農戶進行蔬菜生產,“院校”負責提供蔬菜種子和種植技術,“市場”負責蔬菜產品銷售,逐步形成了“公司+院校+市場+基地+農戶”的蔬菜產業經營模式。目前,鑼鼓村的蔬菜基地面積達到6000畝,因蔬菜種植經濟效益較好,該公司解決當地500多名農民就近就業,支付工資總額190萬元,年土地流轉金達300萬元,成功實現原來”輸血型”幫扶向“造血型”產業發展轉變,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慈利縣農業農村工作辦副主任表示,恒鑫通過“一鄉一品”(集中種植一個蔬菜品種)的規模種植,悄然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并取得一定的話語權,解決了蔬菜在市場上價高價低的矛盾。在今后的發展上,慈利縣勢將打造“慈利蔬菜”品牌,推動全縣蔬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