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成功舉辦。本屆年會以“數字時代的知識產權”為主題,特別聚焦地理標志的保護與運用,通過“專業論壇+互動體驗+品牌推介+采購對接”多維融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國在地理標志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為促進產業合作與區域經濟發展構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臺。
地理標志不僅是產品質量的象征,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與鄉村振興的“金名片”。在“加強地理標志保護,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分論壇上,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歐盟駐華代表團、多地政府、行業協會及電商平臺的代表圍繞“加強地理標志保護,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展開深入討論。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地理標志和官方標志保護處處長王琛系統介紹了“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理標志工作的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8月,全國已認定地理標志產品4118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7440件,年產值突破9690億元,地理標志在帶動農民增收、助力區域轉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歐盟駐華代表團農業參贊江廣道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堅守承諾,勇擔責任》為題,詳細介紹了地理標志保護的國際法相關內容,對中歐地理標志合作協定進行了展望,并呼吁減少關稅等壁壘,加強地理標志全球保護與合作。
浙江省衢州市副市長田俊分享了以“一只果、一組數、一中心”為核心的衢州地標富農集成改革經驗。依托常山胡柚、開化龍頂茶等標志性產品,衢州實現總產值160億元,帶動4萬余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探索出一條以地理標志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福建省漳州市副市長馬濤濤介紹了漳州依托地理標志推動區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目前漳州已擁有179件地理標志,相關產業產值達760億元,惠及農村人口超150萬,“漳州地標山海盛宴”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江西省浮梁縣副縣長江新鳳重點推介了中歐互認地理標志產品“浮梁茶”。該品牌價值已達40.75億元,未來浮梁將持續推進“茶瓷融合、文旅聯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理標志品牌。
為強化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本屆年會專門設置了互動體驗區,共展出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西省、廣東省、貴州省、衢州市、漳州市、湛江市等地知識產權局及行業協會推薦的151種地理標志產品,涵蓋161家企業,打造了一場融合各地風味的“地標盛宴”。
廣西以“桂有優品—廣西品牌天下行”為主題,帶來梧州六堡茶、欽州坭興陶、柳州螺螄粉等30款產品。江西聚焦“瓷、茶、油”三大品類,展出景德鎮瓷器、浮梁茶、廬山云霧茶等特色產品。廣東省地理標志協會組織共計20個產品、49家企業參與,涵蓋新會陳皮、英德紅茶、化橘紅等高知名度產品,活動規模領先。貴州則精選雷山銀球茶、盤縣火腿等高原生態產品,突出地域特色。
為推動地理標志產品與市場有效銜接,年會還舉辦了5場品牌路演和多輪采購對接活動,其中18家地標企業參與對接活動,并和東方甄選、本來生活、中石油昆侖好客等6家平臺達成50份合作意向,顯著拓寬了地標產品的市場通道。
東方甄選政府事務總監何欣雨表示,電商平臺借助內容賦能、溯源技術和文旅融合等新模式,已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出圈”的重要推手,助力傳統“土特產”向“國民好物”轉型。
海中知識產權咨詢公司作為地理標志服務商代表,在會上發布多項地理標志相關報告,其電商平臺“海中優選”已成功推動200多種地標產品線上銷售。
本屆年會地理標志專題活動,系統梳理了我國在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搭建了集政策解讀、經驗交流和市場拓展于一體的綜合平臺。數據顯示,地理標志已超越單一的產品標識功能,成為文化載體、產業推手和農民增收保障,在激活區域經濟、傳承地方文化方面展現出多重價值。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地理標志保護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國際合作的持續深化以及數字技術的全面賦能,地理標志必將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持續書寫“地標賦能產業、知識創造價值”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