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州新區杏樹街道、莊河石城鄉及長海縣等養殖牡蠣產區中,很多養殖戶遭受了牡蠣高死亡率的重創。”大連市海產養殖業內人士表示,今冬,東北牡蠣供應或將趨緊,近期,備受大連人喜愛的牡蠣已初現漲價苗頭。
牡蠣成活率從90%下降至50%
最近兩天,牡蠣價格有所抬頭,張養(化名)對此卻似乎不太關心。作為金州新區杏樹街道牡蠣養殖戶,以前這個時候,哪怕牡蠣行情有一點風吹草動,她都會高度關注。“今年,我家養殖的牡蠣死亡率超過50%,存活下來的那點牡蠣早就賣完了。所以,牡蠣漲不漲價,已經與我無關了。”張養黯然地說。
“我家的養殖牡蠣從9月末開賣,11月份就賣光了。我們金州杏樹屯地區的養殖牡蠣,最晚能賣到明年2月份。”張養介紹,今年,她家一共投放了150多萬斤牡蠣大苗,結果經過一個多月育肥后,最終只收獲了70多萬斤商品牡蠣。
“正常情況下,我們養殖牡蠣的成活率能達到80~90%,但今年很多養殖戶的牡蠣死亡率都在40%~50%,有的甚至更慘。”另一位牡蠣養殖戶劉先生表示,有的養殖戶家,一夜之間,成片的牡蠣就打開硬殼死亡了。
今年,養殖牡蠣的高死亡率不僅僅出現在杏樹街道。“去年,我家養殖牡蠣100%都成活了,而今年,成活率不到80%。”長海縣牡蠣養殖戶張景玉表示,死亡率大增使得批量牡蠣中空殼增多,因此,收購商還增加了一項“扣除雜質”的收購條件。
“據我了解,今年,莊河石城鄉及其周邊鄉鎮養殖牡蠣的死亡率達40%~50%,有的養殖戶養殖死亡率可能更高。”石城鄉牡蠣養殖行業業內人士曲先生表示,養殖牡蠣死亡率提升使得今年牡蠣供應趨緊。
今年,牡蠣養殖為何會遭遇如此之高的死亡率?對此,業內人士說法不一。“今年夏季高溫干旱,使得一段時間之內,海水的鹽度升高,由此導致牡蠣死亡率提升。”張景玉說。當然,也有其他牡蠣養殖戶持不同看法。
養了這么多年牡蠣遇到多年不遇的差年景
“長海縣的養殖牡蠣集中銷售期一般在九十月份,大部分養殖戶出售的都是牡蠣大苗。山東、金州新區、莊河等地的養殖戶從我們這里買大苗,然后在當地海域育肥后再出售。”張景玉介紹,今年,他家一共賣了近130萬斤牡蠣大苗,價格為每斤0.7元左右,而去年,平均收購價則在每斤0.8元左右。
牡蠣大苗收購價比去年低,死亡率又高,這使得張景玉今年的收入大打折扣。”去年,我家養殖牡蠣純收入60多萬元,而今年連20萬元都不到,而這不到20萬的收入是以我投入大量養殖資金為代價的。”
與張景玉相比,張養今年的處境則更為艱難。“今年,我養殖牡蠣一共投入了140多萬元,前幾天我算了一下,今年養殖牡蠣的毛收入為100多萬元,也就是說,今年凈賠了近40萬元。”張養嘆氣說,她養了這么多年牡蠣,從未遭遇這么慘的狀況。
東北牡蠣肉或漲至每斤30元
成活率明顯下降使得今年牡蠣供應逐漸趨緊。“現在,莊河地區牡蠣的收購價最高已達到每斤2.5元左右,出蠣肉少一點的牡蠣,也得每斤1.6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牡蠣最高收購價每斤2元左右,最低的1.2元左右。”上述業內人士曲先生介紹,牡蠣價格高低與肥痩程度有關,肥滿一些的牡蠣每100斤能夠出15斤~17斤蠣肉;瘦一點的每100斤只能出11~12斤蠣肉。
“據我所知,今年牡蠣出口量也增大了。尤其是山東一些出口企業將當地以及大連的牡蠣都送到了美國、歐洲等國際市場。”張景玉說,牡蠣出口量價齊升,對于大連市場上的牡蠣行情也有所推動。
“前些天,肥一些的牡蠣每斤2.1~2.2元,如今已漲到2.4元~2.5元了,漲幅明顯。”業內人士表示,牡蠣悄然漲價或將很快傳導到零售市場牡蠣肉的價格上。目前,大連市內,牡蠣肉的售價在每斤25元左右,而未來,隨著天氣日益寒冷,加之牡蠣供應日益緊缺,牡蠣肉價格或將摸高每斤28元~30元。
研究發現氣溫的變化最易導致牡蠣死亡
據中國海洋食品網報道,從1995年開始,法國的水產養殖的牡蠣經常毫無預警的大量死亡。最近,經過多個機構的科學家經過聯合研究發現氣溫的變化是導致牡蠣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原因為遺傳以及感染方面的原因。
有關專家解釋說,當海水溫度達到19攝氏度的時候,牡蠣因為其體內的遺傳原因,體內器官不斷產生痙攣。隨著法國氣候變化,近幾年每年海水溫度都能達到19攝氏度,而溫度達到19攝氏度的時候正好就是牡蠣繁殖的季節,因此牡蠣為了繁衍后代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身體很虛弱,加上痙攣,這無疑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此外,牡蠣生長環境中的養分多少也直接決定牡蠣產卵周期的密度。當溫度升高的時候,海水中的養分就越高,牡蠣的產卵周期就越密,消耗量也就越大,容易患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