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霞浦海參長成上市時間越來越近了,今年霞浦海參長勢如何?自然成了業界關注的焦點。據筆者了解,今年霞浦海參的長勢總體不佳,預計開春產量將大幅減產。造成產量急劇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
吐腸比往年都嚴重
往年霞浦海參在養殖中,只在苗種采購回來,放苗時偶爾出現吐腸現象,今年則出現了歷年來罕見的四波吐腸。具體為放苗階段、分苗階段、海帶掛苗階段、春節前。從事海參養殖10多年的劉先生愁眉苦臉地介紹,往年他養的海參基本不吐腸,今年則連續出現了四波,吐腸比任何一個年份都嚴重,目前他養的海參翻的倍數還不到1倍。
據專家介紹,海參一旦吐腸,對于南方吊籠養殖而言,這種海參基本是宣判“死刑”,即費人工、餌料,又不長,所以,那些資深人士都建議養殖戶把那些吐腸的海參單挑出來,到時“一煮了事”。
吊籠中的海參
腐皮綜合癥、寄生蟲病害頻發
腐皮綜合癥、蟲病,參體僵硬、掛籠等比往年多得多。為此,當時縣海參協會還專門組織了黃海所的專家來霞浦為養殖戶現場診治。由于各種的原因,診治的效果不如預期的理想。
分籠時的海參
水質渾濁影響海參生長
據養殖戶黃先生介紹,吊籠養殖中,每逢小潮時是海參的攝食旺盛時間,也是海參長勢最好的時間。但今年海帶掛苗時那水潮夕特別小,幾乎感覺不到海水的流動,為此海水含氧量減少,出現了不少的吐腸。還有今年的水質也特別的混濁,常常在海參籠中履蓋著一層厚厚的海泥,加上殘餌、海參糞便,要是工人在投喂洗籠時,沒有洗干凈,就會影響到海參的生長。
連續陰雨天氣 不利于海參生長
相對往年,今年的雨水較多,持續陰雨連綿天氣也較長,給魚排養殖海參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也增加了海參的發病風險。
預計:開春后霞浦海參大幅減產
筆者春節期間走訪了大量的養殖戶,海參的長勢均不好,至目前為此,增重率大多數都在1倍左右,或略高點,長勢達到2倍的少之又少,預計開春后霞浦海參的產量可能會大幅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