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界,有一些魚并不名貴,但市場效益卻不錯,縮骨大頭就是這樣。
縮骨大頭又叫縮骨鳙、縮骨花鰱等,縮骨大頭并不是一個品種,而是鳙魚幼苗階段因生態環境突變而引起的生理突變,由于其脊椎骨后半部被壓縮,致使鳙魚不能正常地生長,變成畸形,表現在外形上就是縮骨大頭比我們常見的鳙魚身體短,整個魚體呈胖圓形,游動時較為遲鈍。
縮骨大頭外型畸形了,有些人覺得不美觀,那在養殖模式上又有什么特殊要求呢?據了解,番禺區海鷗島現代漁業園區近幾年一直都有養殖縮骨大頭。近日,記者專門來到園區,向園區技術總監劉坡請教縮骨大頭的養殖技術。
粗養品種 投喂羅非料
劉坡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縮骨大頭是粗養品種,養殖方法與養殖鳙魚的方法類似,對水質條件、養殖技術要求不高,養殖模式與大頭魚類似,只要在天氣悶熱、陰雨的時候多開增氧機,保持池塘水體的溶氧就可以,5畝左右的魚塘必須配備兩個增氧機。
目前番禺區海鷗島現代漁業園區采用精養模式養殖縮骨大頭,投苗密度為600~800尾/畝,投放的魚苗由于經過標粗,規格已達至0.5斤/尾,投苗時間從3月開始,一直陸續投苗直至12月。在飼料方面,縮骨大頭一般投喂淡水料,漁業園區投喂的是羅非料,蛋白含量較高,為34%~35%;一般是白天投喂,采用投料機定時定點全天投喂,日投餌量一般為魚體重的2%~3%。養殖過程中,平時就注意水質的管理,水質不好時,除了換水外,就用芽孢桿菌或光合菌等微生態制劑進行調水。
可和蝦混養 養殖病害少
據了解,縮骨大頭還可和蝦,如南美白對蝦或者羅氏沼蝦混養,混養的密度是縮骨大頭300尾/畝,蝦3~4萬尾/畝。混養模式下,在投喂料時,要先喂魚,再喂蝦。如果水質過肥,則在投喂料時適當減少魚料的投喂。水質管理上,混養模式比精養模式難度系數高,需要更為精心的管理。
縮骨大頭養殖病害少,(番禺區海鷗島現代漁業園區技術總監)劉坡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近幾年養殖縮骨大頭,都沒有出現過病害;附近也有其他漁民養殖了1000多畝的縮骨大頭,也未聽說有病害發生。
魚價比普通鳙魚高一倍
據了解,縮骨大頭養殖成本普遍在5~6元/斤,一年可以長肉3~5斤,2.5斤以上的規格就可以出塘銷售。銷售對象以酒樓食肆居多,一般的農貿市場并不常見。由于縮骨大頭的肉質比普通大頭細嫩爽滑,因此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魚價也比普通鳙魚要高,3斤規格的縮骨大頭塘頭價為9.5~10.5元/斤,相比普通鳙魚的4.5元/斤售價,顯然收益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養殖縮骨大頭,在采購魚苗時要特別小心,由于技術原因,部分苗場的縮骨技術不過關,養殖到一定時期,可能會打回原形,成為普通鳙魚。這樣的魚苗也往往比市場銷售的苗價便宜。目前,縮骨大頭12朝苗價格是1.2~1.3元/條,如果是3兩以上的苗,就按斤計算,約是10元/斤。據記者了解,廣州一帆水產有縮骨大頭魚苗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