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豬肉消費傳統淡季。近日,多地媒體報道,今年3月豬肉價格不降反漲。監測數據顯示,我市豬肉價格在春節后仍維持高位,無明顯下滑跡象。此輪豬肉價格走高有何特征?豬肉價格上漲背后有哪些原因?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現象:淡季豬肉價格不降反漲
“豬肉越來越貴了。”昨日,在洛龍區某超市買菜的王大媽感嘆。該超市生鮮區價目表寫著:每500克前腿肉15.9元、后腿肉15.9元、五花肉16.9元。該超市生鮮部營業員說,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豬肉價格持續走高,3月是豬肉消費傳統淡季,肉價下降是常態,今年卻一反常態。
市商務局生活必需品監測數據顯示,3月22日至28日,我市豬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公斤32.4元,環比上漲0.84%,同比上漲20.04%;豬五花肉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公斤29.43元,環比上漲1.55%,同比上漲31.20%。市商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春節過后,天氣回暖,豬肉市場需求降低,價格呈“小幅下跌—持平—上漲”的態勢。
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到3月的第三周,全國豬肉零售價格為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漲超過35%。
原因:貨源少
豬肉價格淡季反漲,原因何在?
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生豬供應是影響豬肉價格的主因。近期,我市生豬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據介紹,春節前我市豬肉價格高,其中精瘦肉市場零售價最高達每公斤38元,五花肉零售價最高達每公斤34.2元,養殖戶紛紛趕在豬肉價格較高時將生豬集中出欄,造成近期生豬出欄量減少,生豬價格上漲。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從生豬生產周期看,近期生豬價格居于高位,帶有恢復性和補償性,是過去3年生豬價格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整的結果,有利于提高養殖場(戶)經濟效益,調動養殖場(戶)積極性,保障市場豬肉供應。
“現在生豬價格每500克9.5元,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價。”偃師市大口鎮董村的養殖戶董崇標說,養豬保本價一般在每500克6.5元左右,但前兩年生豬市場持續低迷,生豬價格最低時每500克僅售4.8元,每500克虧損一兩元。
趨勢:豬肉價格短期仍將高位運行
豬肉價格還有持續上漲的動力嗎?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市場規律來看,價格暴漲的可能性不大,市場會自我調節。在供給側,因為價格的持續走高,養殖戶利潤大增,勢必引導更多養殖戶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供給量;在需求側,豬肉價格走高,消費者會選擇雞肉、牛肉、羊肉等替代品,豬肉消費量減少,價格也可能隨之下降。
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分析,生豬價格上漲成為帶動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預計后期我市豬肉價格有穩中略漲可能。但考慮到豬肉終端需求疲軟,后期我市豬肉價格即使上漲,漲幅也不會太大。
此外,業內人士建議生豬養殖戶理性判斷未來生豬價格走勢,合理安排補欄,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