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汕頭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一季度汕頭水產品出口15256噸、12135萬美元,重量同比增長6.1%,貨值下降6.2%,出現量增價跌的局面。
汕頭出口的水產品中,第一大品種養殖對蝦出口3304噸、4427萬美元,延續去年大幅下降的趨勢,成為影響汕頭水產品出口總額下降的主因;第二大出口品種凍魷魚和凍原條魚增長強勁,在當前國際需求疲弱,外貿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成績突出。
出口凍原條魚主要是以沙丁魚、巴浪魚、鯖魚、鰹魚為主的凍海捕魚和以金鯧魚為主的養殖魚。海捕原條魚主要銷往斐濟、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或地區作為魚罐頭原料,原條金鯧魚主要銷往美國進入超市零售。出口凍魷魚產品主要以去皮加工為主,主要銷往美國和歐盟國家。
一直以來,凍蝦產品都是汕頭水產品出口的主打產品,但從2015年初至今,凍蝦產品出口持續下滑。其主要原因在于汕頭加工出口的養殖對蝦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與東南亞國家相比偏高,但品種卻雷同,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消失殆盡。再加上人民幣對外升值等因素的影響,汕頭養殖對蝦出口優勢已經明顯失去,從而導致對蝦出口大幅下降。
為促進汕頭水產品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在檢驗監管方面大力推進分類管理舉措,將安全風險相對較低、進口國無特殊要求的海捕魚類、魷魚等大宗水產品列入低風險管理,大幅降低抽檢頻率,確保快速通關,為企業節省倉儲等相關費用,并為其解決檢測和出證等遇到的問題,為企業出口護航。同時,檢驗檢疫部門也建議水產出口企業在加強生產管理、注重品牌建設、創新經營渠道等方面應該求新求變,才能有效提升出口競爭力,降低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