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存在漲跌的周期
豬肉便宜了,幾乎每周都在便宜。這是上海、北京菜場的一致判斷。上海菜場表示,從6月份到9月份、10月份,是豬肉的傳統淡季,只有小排骨的銷路還行,理應整體價格下降;來自北京菜場的數據顯示,肉價在5月中旬爬到“頂峰”,從5月下旬開始“下山”,本周加快了“下山”速度。
上海上農批預計還會漲上來
上海徐匯區康五菜市場總經理王勇今天告訴記者,現在的豬肉零售價相比3月份,已經每500克便宜了3--5元,“基本上是一路下跌,一點一點地跌。”王勇認為,豬肉價格下跌是必然的,受到消費規律的影響。“每年的6月份開始,直至9月份、10月份,都是豬肉銷售的淡季,在這個炎炎盛夏,上海人口味普遍清淡,不吃大魚大肉,但是為了保持營養,會以小排骨和冬瓜做湯,小排骨將是這段淡季里銷量較大的豬肉品種。相對而言,就是蹄膀的銷路較差。”
在上海的大賣場里,豬肉一直是促銷活動的著力點,很少會有豬肉缺席的促銷活動。比如卜蜂蓮花大賣場,最近在雙休日里對豬肉實行88折促銷,吸引了附近居民。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簡稱,上農批)是上海市最大的綜合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肉禽部經理胡源瑞今天告訴記者,近期短時間內集中上市了一批大體型的毛豬,把豬肉整體價格壓了下去,“都是250斤到270斤的毛豬,按照養豬規律,它們再養下去也長不大了,所以養豬戶、養殖場都拿出來供應市場了。”他介紹,從去年到今年5月上中旬,豬肉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但是在大批新豬的沖擊下,價格同比小幅下滑,降幅大約10%之內。
“銷路沒有什么變化,淡季因素是有的。”王勇認為,在中秋節、國慶節前,豬肉價格缺乏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會在一定的區間內,上上下下地小幅浮動震蕩。到了中秋節、國慶節,又有向上走的可能性,畢竟全國豬肉市場是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今年全年不會改變這種局面。”
北京新發地宣布肉價“硬著陸”
北京菜場的豬肉價格也出現了下跌。情況與上海相似。北京肉價在5月中旬爬到“頂峰”,從5月下旬開始“下山”,本周加快了“下山”速度。從京城“菜籃子”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傳來的消息是,本周白條豬價格開始“硬著陸”了。據統計,6月17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12.20元/斤,比6月10日的12.93元/斤下降5.65%;5月17日的12.85元/斤下降5.06%。
新發地豬肉降價后,銷量有所放大。“從白條豬的上市量來看,本周有所回升,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價格回落以后,銷量略有增加;二是在肉價回落的過程中,養豬場壓欄的意愿出現動搖。”新發地市場人士介紹,從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走勢來看,5月中旬的價格是這輪肉價上漲的峰值。
新發地的豬肉價格,從5月中旬以后,開始走下坡路,即進入波動下行區間。“肉價在5月中旬爬到山頂,比正常情況下推遲了1-2個月,這是輿論誤導起的作用。實際上,肉價在去年3月份止跌,4月份反彈,按照市場規律和產能恢復的進程,在今年三四月份就應該回落。”新發地人士指出,3月上旬,一則“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環比繼續下降”的數據公之于眾,白條豬價格轉入波動上行通道。
“當時,我們對這組數據表示質疑,到底是相信數據還是相信市場規律,現在到了真相大白的時候。”這位人士說,按照市場規律,肉價在去年三四月份止跌反彈以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環比最遲也會在6月份停止下滑,即便是當時沒有充足的后備母豬,最起碼會延時淘汰能繁母豬,其存欄量在年底前就會環比增加。
“事實證明,那些鼓吹肉價繼續沖高的言論,搬起的石頭有可能會砸了養豬場的腳。我們看到,有的大型養殖集團,毛豬的出欄體重已經從1個月前的120公斤下降到近期的110公斤甚至109公斤了。”新發地市場人士擔心,散養戶、中小養殖場更容易在豬肉價格的起伏中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