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亳州cpi數據顯示,水產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2.7%,環比上漲5.3%。目前亳州市價格監測中心重點監測的鯽魚(活300克左右)均價12.49元/斤,鰱魚(活750克左右)均價7.57元/斤,均高于往年。
一、原因分析
(一)淡水魚量減少。近年淡水魚市場價格低迷,加之養殖中易發大紅腮病,導致養魚戶虧損嚴重,放養淡水魚量大幅縮減,魚量減少是魚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二)今年以來存魚變少。按照淡水魚飼養規律,每年年初放養小于,5月份開始拉網,少量新魚上市,秋季成魚大量上市。1至5月份在售的淡水魚都是去年的存魚。由于前幾年養魚戶盈利甚微,去年年底不少養魚戶紛紛將魚拋售,導致今年以來存魚量變少。
(三)夏季高溫,魚類養殖成本升高,致使魚價高位運行。天氣炎熱,養魚戶投入魚類飼料成本增加,另外還需投入增氧機和調水產品,保障魚塘供氧,改善魚塘水質,防止魚類生病翻塘。
(四)水產品作為豬肉在飯桌上的替代品催生價格上漲。豬價上漲,價格高企的豬肉讓市民選擇更為廉價的水產品,淡水魚成為了市民菜籃子里的“常客”,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二、分析預測
從淡水魚的生長周期來看,到今年的10、11月份,新魚大量上市,市場上貨源漸漸補足,魚價預計會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