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豬增加壓制行情,養殖戶仍在積極補欄
“以前是逢9月必貴,現在是逢9月必賤,所謂節日行情全看不到了。”10月17日,遂寧船山區智明養殖場老總冉智明面對記者,言語中透著無奈。兩天前,他將近200頭肥豬送進屠宰場,每公斤只有17.2元,比10月初垮價近1元。
以前豬價會隨著9月開學和天氣降溫而上漲,但在本輪“豬周期”中已被打亂。
我省生豬價格于2015年3月末觸底反彈,今年初淡季不降反漲,6月上旬豬肉零售價比2011年來最高點每公斤僅差0.4元,育肥豬、仔豬、后備母豬等全創下新高。
行情隨后掉頭而下。10月第2周,育肥豬均價每公斤18.3元,跌0.4元;仔豬均價33.35元,跌1.08元;豬肉零售均價29.04元,跌0.33元;豬糧比則下滑0.11點,降到8.47:1。目前育肥場戶每頭豬平均盈利由國慶節前的680元下滑到640元左右。“豬價已經進入了下行通道。”省農業廳信息中心高級畜牧師錢亮表示。
省農業廳生豬監測預警系統顯示,9月及第三季度,全省監測點規模豬場生豬存欄總量月、季同比增幅分別達7.17%和6.28%,母豬存欄量同比則分別增9.10%和6.04%。錢亮告訴記者,受到上一輪“豬周期”打擊的生豬產能經過恢復,目前正不斷趨向平衡,市場總體供應充足。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8月我國進口豬肉總量達113.8萬噸,進口金額同比增長270.9%,達歷史新高。
國慶節后,傳來一則新聞:美國生豬期貨價格創10年來最低,僅第三季度就下跌32%。“美國豬價下跌,進口肉增加,對我國豬價走勢影響更多是在心理層面。”錢亮分析,屠宰和加工企業有壓價的理由,市場博弈難說拐點已到。
仔豬價還處于紅色預警區,說明養殖戶補欄仍比較積極,后市供應有保障。
冉智明認為,豬價可能維持每公斤16元左右,上18元很難。“冬季傳統反彈行情,暫時還看不到跡象。”錢亮分析,豬價整體預計將在高位上下波動,但幅度不會很大,年內不會跌破16元。
省農業廳日前發布的監測預警報告建議,各地養殖場戶要密切關注市場價格特別是進口豬肉動態,理性分析后市,適時出欄勿壓欄,特別要做好豬場管理工作,強化疫病防控,力避飼料霉變、晝夜溫差加大等對生豬養殖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