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根據十九大報告部署,糧食生產只能加強,不能放松。相信國家將會出臺更多有助于糧食生產的政策,這對我省無疑是利好。 ”省農委種植業局副局長王林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改善農業供給上的薄弱環節。截至上半年,我省累計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598.13萬畝。
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去年以來,我省創建15個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實施稻魚綜合種養畝收千斤糧、畝增千元錢的“雙千工程”,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勇闖新路。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2個市和30個縣開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創建。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達4095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4%。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要求我們在追求糧食高產的同時,更加注重生產的質量和效益,轉變生產方式。 ”省農委植保總站站長黃秋云表示,要大力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為農業綠色發展夯實基礎。要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健全社會化服務,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基層連線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又是種糧大戶,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我深感責任更大。 ”太和縣張槐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全國種糧標兵徐淙祥表示,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讓像他一樣的種糧大戶們干勁更足了。
多年來,徐淙祥認真鉆研農業科學技術,致力于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工作,長期在農業一線試驗示范中摸索出一整套小麥優質超高產、節本增效栽培技術,種植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多次刷新全省單產紀錄。
“今后,將進一步搞好規模化經營,探索綠色環保、節本增效的科學栽培技術,努力研制優質高效新品種,力爭在全國推廣應用,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糧食安全生產作出更大貢獻。 ”徐淙祥說。